中国建筑名词释义
十三天构成佛塔顶端相轮的层状结构。
三角尖顶两弧间形成的突起,特别指石造的哥德式窗花。
大乘佛教相对于小乘佛教,得道度化层面较宽广的佛教。
女儿墙矮墙,通常用于防御。
小乘佛教在得道度化层面较狭隘的佛教。与大乘佛教相对。
山墙斜屋顶的倾斜平面端构成的垂直三角部分。
升小方块,多为木造,用在栱上来支撑梁。
反回文波浪状装饰线条,上凸下凹。
天花天花板或穹窿顶的装饰,为凹下的方格或多边形木片构成。
支柱木制构件,通常用于支撑椽。
支架突出的建筑构件,用于支撑。
支提佛龛或是其他圣地、圣物。
支提窟一种佛教佛龛,从会议厅演变而来。
斗通常为木造方块,于柱子顶端,支撑上部构件。
斗栱柱子顶端的斗与栱合称,支撑主梁。
火焰纹由两个反回文线条顶端相接所构成的形状。
半圆壁龛半圆或穹窿状空间,特别指位于庙宇一端的部分。
古典柱式结构建筑部分正面直接位于柱头上,通常由支撑的阑额、装饰的壁缘以及突出的檐口构成。
台基建筑下突出的平台。
平坐;廊台出于建筑主空间(通常为内部)的上层构造。
光塔清真寺中的塔楼,用于呼唤回教徒做礼拜。
列柱一整排间隔规律的柱子。
多柱式建筑由多根间隔约略均等的柱子支撑屋顶的厅堂。
寺佛教庙宇。
尖顶饰山墙或是屋顶顶端的饰物。
曲面屋顶由尾端弯曲的平面接合成的斜截头屋顶。
考工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著述。
佛塔(STUPA)佛教纪念物,原意为坟冢。
佛塔(PAGODA)楼阁形的塔,各层大小由下而上递减,每层都有装饰精美的屋檐。
材依斗的宽度而定的测量单位。
里长度单位,一里约500米。
昂斜出的梁桁。
枋水平构件,位于如窗户或走道之上,或是连接两柱或两框架的构件。
泥笆墙以竹或木条编墙,然后涂以草泥。
门厅房屋入门前的院落;通往建筑的门廊;大堂邻接的空间。
亭构造简单的建筑,通常形似帐篷,位于园林中。
城墙土造防御工事,通常见于碉堡及要塞四周,多半附有石造女儿墙。
屋脊斜面屋顶两面相接所形成的角度。
屋檐屋顶的一部分,突出于外墙之外。
拱廊一连串由柱子支撑的拱形结构,有时成对,上有遮盖,形成走道。
柱梁柱结构中的垂直构件。
柱子建筑垂直构件,通常横切面为圆形,功能为结构支撑或装饰,或兼而有之,包括柱础、柱身和柱头。
柱身柱子圆柱状,从柱础到柱头间的部分。
柱廊建筑有列柱的门廊。
柱头柱子顶端部分,支撑古典柱式结构比柱身宽,通常会刻意加以修饰或装饰。
相轮伞状穹顶或亭,有时作为佛塔顶端的塔刹。
祗天意,自然的精灵。
风水与自然的调和,进而有让建筑趋于调和的体系。
浮雕有凹凸的雕刻,依凿除部分多寡,分深刻与浅刻。
粉饰灰泥灰泥的一种,专用于施加装饰处。
脊饰装饰用的尖顶饰,通常位于墩、三角墙顶端或侧面。
轩消暑的小屋,或是作为书房用的凉亭。
问廊半圆形或多边形的拱廊或走道。
马赛克以小片彩色瓦片或玻璃镶嵌成的装饰。
栱雕刻成的突出横梁,通常为木质,位于斗之上,支撑主梁。
密教与神秘仪式有关的佛教宗派。
密道地下通道,通常位于柱廊下方。
斜截头屋顶由两个倾斜平面构成的屋顶。接合部分为屋脊或是建筑最高的线条。
凉亭位于观景点的开放式建筑,位于园林或是屋顶上。
清真寺回教寺院,为回教意识型态的具体呈现。
喇嘛藏传佛教的宗师或僧侣。
喇嘛寺藏传佛教寺院的俗称。
喇嘛塔藏传佛教墓塔.通常为瓶状。
棋盘花纹以小块个体镶嵌成的棋盘状表面,如马赛克。
赤陶土一种用于塑像的建筑或装饰用陶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