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村官,争当乡村振兴 “领头雁”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
如百卉之萌动,
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在刚刚完成的村(社区)“两委”换届中,一批年轻人当选为“村官”,其中不少人是大学生、致富能人。他们争当乡村振兴“领头雁”。为展现这些年轻“村官”们上任后的担当与作为,助力株洲高新区乡村振兴。
今日,我们就讲述这两位新区年轻人的故事。
李星:带领村集体经济走上“逆袭”之路
李星,1984年9月出生,雷打石镇伞铺村党总支书记。4年来,在她的带领下,伞铺村集体经济开始“逆袭”。今年,村里还办起了伞铺大讲堂,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这么年轻,还是个女的,当得了书记?”2017年,李星当选为伞铺村党总支书记后,不少村民仍持质疑态度。
事实胜于雄辩,干就对了。几年下来,在李星的带领下,伞铺村的集体经济走上一条“逆袭”之路,从2017年的6000元增长到2020年的30万元。
刚上任,就遭到“当头几棒”
2017年,李星当选为新组建的伞铺村党总支书记。没想到,屁股还没坐热,就遭到了“当头几棒”。
刚合并而成的新村,村民对新组建的村没有认同感,对这个女书记也瞧不上。第一次村里开会,有几个人就想让李星下不了台。
面对这些发难,李星没有做过多争辩,她只说:“半年时间,如果我表现不好,那我主动让贤,谁能谁上。”
曾经,伞铺村还被评为“软弱涣散党组织”。但“辣妹子”李星“霸得蛮”“吃得苦”“禁得磨”。为了把党群工作做到一条心,她几乎走遍了37个组的每家每户。仅两周,37个村民小组全部开了小组会议,全面收集村民的诉求和建议。李星带着村干部一一梳理,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向上级汇报,同时通过分工把党小组、村民小组划分到每个班子成员工作职责上,按片区完成工作,原本“乱如麻”的工作很快被李星扭转了。
撸起袖子加油干,村集体经济收入从6000元到30万元
2017年,6000元;2018年,28.66万元;2019年,18.75万元;2020年,30万元。
几年下来,伞铺村的集体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曲线增长的背后,是李星带领支村两委撸起袖子加油干,敢于吃“螃蟹”的结果。
2018年3月,伞铺村成立了富龙土地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投资方”的形式,但种什么?如何种?李星犯了难。她带着大家到周边、到长沙、到广州等多次学习。结合伞铺村实际,李星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三年计划”——用三年时间摸索出一条好路子,找出一个好品种,带动村民一起致富,让剩余劳动力人人有事做,个个有经验,家家有收入。
700多亩流转来的地,2018年,除了水稻外,还种上了100亩的西瓜,62亩的荷花、20亩的葡萄、30亩的龙虾……另外,伞铺村还引进“绿之优”无土栽培和“水培蔬菜”两家企业。
李星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为了将风险降低,我们尽可能地多尝试。”第一年西瓜丰收时,因为伞铺村的西瓜还“藏在深闺人不识”,李星带着大家在朋友圈里卖西瓜。2019年,村里又引入了小香薯。“和常规红薯不一样,小香薯口感好,个头适中,市场售价也比普通红薯高。”
经过前两年的尝试,2020年,伞铺村发展集体经济脉络逐渐清晰,西瓜、紫薯、小香薯扩大了种植面积,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30万元。“今年还打算种辣椒、艾叶、黄豆这些,村集体收入一定比去年高。”李星很有信心。如今,不仅村集体经济口袋鼓了起来,村里富余劳动力也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共解决了220余人的就业问题,其中有75人是“五类人员”。
打麻将的、闲聊的少了,讨论如何销农产品的多了
4月21日上午,伞铺大讲堂里,一堂生动的育婴师培训课正在进行。“现在市场上月嫂紧俏,有老师上门来教,这么好的机会,我肯定不能错过。”来上课的,主要是40、50岁的村民。“在村里开讲堂,我已经酝酿了两年,我们村民,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请老师下乡来‘种’知识,可以极大提高村民的参与性,真正让村民学到东西。”李星说。
除了伞铺大讲堂,李星还组建了星星点灯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从8人发展到如今的300多人。遇到重大事情,李星在志愿者服务队群里发个通知,报名的人立马就满了。如今,村里的氛围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打牌的少了,聚在一起闲聊的少了;讨论学点什么有用、村里的农产品如何卖出去的多了。村民的口袋富了起来,脑袋也渐渐“富”了起来。
何任奇:抛下“钱袋子”挑起了“烂摊子”
何任奇,共产党员,1980年出生。他修过路、当过老板,2017年回乡担任黄田村党总支书记。经过几年努力,曾经“一盘散沙”的黄田村成了“握指成拳”的进步村。
黄田村地处三门镇最南端。何任奇刚上任时,村两委班子近乎“瘫痪”,村里没有产业支撑,村容村貌脏乱差,村民意见很大,工作难以推动……昔日“一盘散沙”,今日“握指成拳”。黄田村蜕变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化矛盾、除问题,稳扎稳打攒信任
在当黄田村村干部之前,何任奇觉得小日子过得很“潇洒”,开公司、做生意、管项目,干得得心应手。
当上黄田村党总支书记后,何任奇的日子只剩下“一地鸡毛”。今天帮你家解决宅基地纠纷、明天帮他家解决菜地问题……
“可就是这‘一地鸡毛’,村民渐渐认可我。”整整三个月时间,何任奇一天都没有离开岗位。白天他带领村两委班子一起想办法、出主意;夜里在一户户村民家里促膝长谈……信任就一点点积累起来。
或许是当过老板,何任奇说话、做事,总带有一股霸气。村民说,以前村里开大会,台下的村民就开“百家讲坛”,唱反调的人一波接一波,村里啥事也干不好。
而在一次村民大会上,何任奇“嘭”的一声,拍案而起,大声说道,“我在上面讲,你们在台下吵,到底听谁说?有事可以等我说完再发表,也可以单独找我聊。”
很奏效!自从那一次村民大会以后,只要开会,村民在台下都安安静静,会议安排的事项也都能很好地传达、落实。
何任奇“霸气”支书的威名一下就传开了。
搞产业、御风险,激情创业为营收
面对全村2000多名父老乡亲的信任,这位黄田村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村支书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村民富起来。”
通过多方考察,何任奇决定带领村民种植季节性食材——香椿。
2019年8月,黄田村从外地引进了10万株红油香椿树苗,开垦出100亩土地,依托村里原生态优势,发动村民种植红油香椿。
“过年的时候香椿可以卖到100元一斤,中期可能是70元,到现在可以卖到45元。”何任奇算了一笔账,香椿芽亩产最少700斤,按30元每斤计算,亩产值超过2万元。
然而,香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由于没有摸透香椿种植的要领,种下的香椿树苗死了70%。
村里有人开始质疑,但何任奇没有退缩。“黄田村要改变,必须要勇敢尝试,不能被困难吓倒。”他默默咽下了那些埋怨和责骂,继续和村两委班子一起,耐心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并找来农业专家指导,坚持让事实说话。
终于,在何任奇坚持之下,经过村民精心培育,100亩香椿基地里,嫩嫩红红的红油香椿伫立枝头,微风拂过,香味馋得人想流口水。
依托这一产业,去年,黄田村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0到5万元的突破,村里100多名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每个月在家门口我就能挣2000多元。”村民陈光荣高兴地说。
何任奇说,今年香椿基地能够迎来大的丰产,预计能够达到20万元的经济效益,提供200多人的劳动就业岗位。
“我要让黄田村的美名传四方。”何任奇告诉记者。
发布时间:2021-09-20 作者:大学生新闻网来源:大学生新闻网 浏览:
- 河北大学生村官王冀川
- 王冀川,男,河北张家口人,1987年9月出生,2009年10月入党,大学本科学历,管理学学士学位,国家初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 07-10 关注:6
- 河南大学生村官朱长春
- 朱长春,1981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郑州大学,现任封丘县陈固镇东仲宫村支部委员、新乡佐今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 07-10 关注:8
- 黑龙江大学生村官鄂丽君个人事迹
- 鄂丽君,女,黑龙江人,2012年7月毕业,是一个有着英语教育和行政管理双学位的姑娘,是黑龙江省穆棱市2012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
- 07-10 关注:6
- 湖北大学生村官汪学东同志个人事迹简介
- 汪学东、男、大冶灵乡人、1984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2012届大学生村官,现任大冶市灵乡镇贺铺村党支部副书记
- 06-27 关注:17
- 湖南大学生村官李黎
- 李黎,男,汉族,中共党员,1985年12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湖南省岳阳县人,是湖南省首批大学生村官之一
- 06-05 关注:14
- 吉林大学生村官修占伍
- 修占伍,男,吉林前郭人,研究生学历,农学硕士学位,是吉林省2013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先后担任过延吉市小营镇吉兴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 06-05 关注:11
- 江苏大学生村官朱虹
- 朱虹,女,江苏无锡人,2006年1月毕业,是无锡市锡山区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先后担任东港镇团委副书记和东港镇山联村党总支副书记。
- 06-05 关注:13
- 宁夏大学生村官张万福
- 张万福,男,汉族,1987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宁夏中卫市海原县七营镇张堡村人。于2012年被选聘为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大学生村官
- 06-05 关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