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农学子三下乡:农旅产业赋能锦鲤瞻淇,千年神韵助力林下经济
学习二十大,为了更全面的推进乡村振兴,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明确党的初心和使命,7月10号早上,安徽农业大学追鱼逐梦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歙县瞻淇村进行考察,实践团知行合一,探寻鱼灯文化的传承发展问题,并利用学科优势找寻解决林下经济发展问题的方法措施。以非遗文化为载体,深入挖掘乡村发展潜力,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让鱼灯带动村民经济发展,形成文化,旅游,农业三融合的局面,给当地居民带来更高的收益,助力乡村振兴。并在临时党支部的带领下,以党建引领学科发展,实现互融互促,助力乡村振兴。
7月12日下午,实践队成员来到非遗传承人爷爷奶奶制作鱼灯的所在地,学习鱼灯的制作和上色技巧,并深入了解鱼灯文化的传承过程。而在当天的夜晚,更是观看和欣赏了由村里的叔叔阿姨带来的鱼灯表演,为这次三下乡活动更添一笔活力。
歙县瞻淇村的鱼灯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制作鱼灯的技艺世代相传,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瞻淇村的鱼灯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造型优美,色彩鲜艳,富有浓郁的民间气息。此次暑期三下乡活动,实践团成员不仅学习了鱼灯制作和上色技巧,还深入了解了鱼灯文化背后的传承故事。
非遗传承人爷爷奶奶耐心地向志愿者们传授技艺。从选材、剪裁、拼接、上色到装饰,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了讲述。他们强调,鱼灯制作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鱼灯寓意着丰收、吉祥、团圆,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学习给鱼灯上色
为了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传承鱼灯技艺,瞻淇村近几年十分重视对鱼灯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但鱼灯制作比较复杂,现在的非遗传承人大多还是年纪比较大的老人为主,年轻人的传承还需加强,需要努力传承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晚上的鱼灯表演是此次活动的高潮。村里的叔叔阿姨们精心准备的鱼灯表演,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观看。每个鱼灯都有着独特的造型和色彩,代表了不同的寓意和祝福。在现场,鱼灯伴随着鼓声和舞步,熠熠生辉,为整个村庄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图为瞻淇鱼灯
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此次瞻淇村之行,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以及老一辈传承人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热爱。
- 郊区湖泊调研
- 淮师大团队前往宁国郊外湖泊进行调研
- 07-23 关注:12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开展暑假大家访活动
- 为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家校育人合力,促进
- 07-22 关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