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AHFE人人主动健康管理团队双创组(原AHFE大创组),这支由本科生主导的跨学科团队,在董恩宏老师和王婷婷老师两位导师的指导下,以“技术破壁、健康普惠”为使命,成立一年内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申请知识产权近20项,用青年智慧书写中国健康管理的创新答卷。
AHFE双创组自2024年3月成立以来,组建了一支以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为核心,覆盖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食品卫生、卫生检验与检验、大数据、康复物理治疗和医学检验等10个专业,邀请了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市商学院等沪上5家高校学生构成的百人本科生团队。团队指导老师董恩宏老师与王婷婷老师深度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临床需求-技术研发-产业转化”闭环。团队负责人23级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嵇晟和团队核心学生成员陈一赫、周羿翔、邹子涵、潘雅靓、吕天利和练俊皓等创新性地引入“AHFE双创学生导师制”,邀请20余名涵盖曾获教育部2024中国国家大学生创新大赛上海市金奖、2024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全国一等奖和2024发明挑战赛全国一等奖等荣誉的高年级学生担任技术导师,形成“教授-学生导师-本科生”三级传帮带体系。
AHFE双创团队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在三大核心领域实现国产化突破。针对进口荧光显微镜价格高昂(单台超50万元)、维修周期长的行业痛点,团队首创模块化设计方案,将设备拆分为光学、控制及AI分析三大模块,用户可按需组装升级——低成本显微物镜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透镜组,成本直降70%;开源控制系统基于Python开发操作软件,代码已开源并吸引全球开发者参与优化;联合医院构建的10万张病理图像数据库,细胞识别准确率高达98.5%,相关技术已申请2项发明专利。在中医数字化领域,团队研发的指尖式脉诊仪仅重35克,通过集成压力、温度、振动传感器的多模态阵列,精准捕捉浮、沉、迟、数等28种脉象特征,并结合《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典籍构建的20万节点中医知识图谱,实现30秒脉象分析与辨证施治建议推送,目前已在徐汇区社区试点,辨证准确率超90%。针对助听器行业长期依赖进口、降噪能力不足的难题,团队突破性开发AGI便携式助听器,其“自适应生成智能算法”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实时解析环境声源,区分语音、噪声与警示音,并基于用户听力曲线生成个性化声场方案,使言语识别率提升40%;硬件端以4.2克超轻机身、16小时长续航及不足进口产品1/3的售价形成竞争力,该产品获上海发布报道。三大技术从临床需求出发,以“硬核科技+民生普惠”重塑健康管理生态。
“高校双创不应止于竞赛获奖,更要解决真问题、服务真需求。”董恩宏教授如此定义团队使命。AHFE双创组以本科生的身份,交出硬核科创答卷——这不仅是技术突围的故事,更是一代青年用智慧与担当回应时代命题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