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讯(通讯员 贺彩虹)7月6日,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垣”生态社会实践团队依托于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足于旅游业开发与传统村落生态文明保护之间可能发生的空间冲突,在湘西十八洞村展开了第六天的调研活动。
“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调研团队带着他们的初心来到湘西十八洞村。
“我觉得这份职业是非常有使命感的,可以把文化和家乡宣传出去,”李女士说,“在探索人生方向的过程中,我也走了很多弯路,但最终我还是找到了我的初心,在给大家介绍文化和发展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充满自豪的。”调研团队来到当地一家名为“十八洞蜡染世家”的蜡染体验馆,在那里遇到了从事蜡染工作的李女士。

图为“垣”生态调研成员访问李女士图 (供图:杨州)
在访谈李女士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李女士原本是在吉首市区工作,近几年才回到十八洞村。当问及为什么会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十八洞村创业时,李女士这样说:“本来我就是土生土长的湘西人,很喜欢湘西的风情,我觉得我的童年是有美好的回忆的,在田埂上奔跑,在河里面抓小鱼。”除了童年的回忆,李女士认为宣传家乡的文化对她来说有一种使命感,她认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她的家乡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同时李女士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像她一样回乡创业,为家乡做出贡献。

图为部分调研成员在蜡染体验馆和李女士合影 (供图:杨州)
当问及李女士对目前村子的发展是否满意时,李女士说:“我觉得这边农村发展的很好,达到了她对农村的向往,小时候我希望奶奶家是交通便利,有电有网,现在都满足了。”
“要开发,也要保护。”当问及旅游业发展对生态环境是否造成不良影响时,李女士如是说。她认为旅游业的开发过程中,十八洞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保护传统村落的历史文脉,保护村子的生态环境。从她自己从事的蜡染行业角度出发,蜡染染料都是用的板蓝根植物提取的颜色,同时村民可以通过种植板蓝根获得收入,可以带动本村的就业机会,当看到老百姓手中拿到钱时脸上的笑容,她也跟着笑了。同时还了解到十八洞村字在发展旅游业的时候,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修房子的时候都会根据山势地势去修,而不会去破坏他原本的生态环境。
夏天的风轻轻拂过,沿途的绿植都被抚摸,天空蔚蓝,鸟语花香。和美乡村画卷正被人们绘就,乡村生态蓝图徐徐展开。
图为十八洞村山水树木图 (供图: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