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黄婷 林岩松)福建师范大学“夯基垒台同防核,擘画安康展蓝图”社会实践队于7月15日协同全国大学生“防治结核 志愿有我”千支志愿宣讲团之一——“微火燃炬 星‘核’赴康华”实践宣讲团在市属传染性疾病专项防治综合医院——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肺结核防治科普活动,成果显著。
理论先行,防核知识很重要
台上,身穿志愿者服装的宣讲团情景剧演员不时假扮大声咳嗽、吐痰,唾沫横飞;台下,同学们积极举手抢答,指出该行为在宣讲团成员扮演的行为中最易传染肺结核。宣讲团成员们用最生动、最富有表现力的情景剧,为参与本次宣讲活动的初中生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知识与趣味相结合的讲座。“夯基垒台同防核,擘画安康展蓝图”社会实践队在投身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号召,协同“微火燃炬 星‘核’赴康华”实践宣讲团,在七至八月间策划开展八场知识宣讲以及四场知识问答竞赛,本次活动作为该系列实践活动的“先行军”,获得了宣讲对象—市“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 卫生应急救治”夏令营成员的热烈欢迎。
通过趣味问答小游戏、科普视频和知识性讲解相结合的多样化讲解方式,宣讲团成员杨景翔、苏思颖、陈仙淇分别从肺结核的介绍、成因、诊断;肺结核的主要传播方式、肺结核传染的重点人群;肺结核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其他治疗,以及肺结核患者出现咯血现象时的咯血应急救护等方面进行了符合中学生认知水平的专业性理论教授,通过提升青少年儿童对于肺结核防治知识的兴趣和关注,提高他们对肺结核的认知水平,进而呼吁青少年儿童增强对肺结核的认知和防控意识,并号召夏令营学生积极为家庭成员科普肺结核防治知识,以点带面,由个人辐射到家庭、社会层面,最终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贡献。

图为宣讲团成员扮演情景剧 通讯员 黄婷 供图
实践夯基,参观调研长见识
了解理论知识后,在以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团委副书记焦进保医生和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公共卫生科科长张奕南医生为代表的医师团队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与夏令营学生共同参观了医院性传播疾病、肝病、呼吸道疾病等临床科室和中山市卫生健康系统(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抗疫党建主题基地,聆听医护人员的分享讲解,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危害及预防知识。包括肺结核在内的多种传染疾病病例的医学影像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市二院新冠疫情期间定点收治新冠患者过程中的故事,也让实践队员们在回溯这场过去不久的世界性传染病暴发的过程中,感悟到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在实践层面上学习和理解了党中央关于建设“健康中国”的方针政策,更唤起了参观者对于家乡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夏令营成员一同参观临床科室 通讯员 林岩松 供图
交流访谈,防核意识永留心
宣讲活动结束后,实践团队采访了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公共卫生科曾苏粦副主任医师。从建设“无核社区”与传染病的三个要素出发,曾医生以肺结核为例,为我们深入讲解了目前传染病的社会传播和防治工作开展现状,以及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时刻践行的预防措施。中国自古以来便有“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的说法,先防后治,防重于治的理念正契合党中央关于“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号召。结核防治应从普及肺结核的预防知识出发,增加公众对肺结核的认识和了解,增强防控意识,并且注重健康行为的养成,例如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捂口鼻等,既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同时也避免在家庭和社会层面上传播疾病。只有将“预防”的意识深深烙印在每个人心中,才能从源头上减少肺结核疾病的产生。
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医护团队及志愿服务队充分肯定了本次宣讲活动的积极意义,在活动策划、专业知识收集、课程设计、现场实践等方面提出和分享了宝贵的建议与经验,为后期志愿宣讲活动的实施与优化指明了方向。实践队成员也在宣讲、参观与采访的过程中深入学习了肺结核防治知识,为家乡公共卫生安全事业贡献了大学生志愿队伍的力量,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为笔,在祖国大地上书写了新的篇章。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曾苏粦医生交流访谈 通讯员 黄婷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