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大学生新闻大学生活校园文学大学生村官
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经历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总结社会实践心得
全国排名校友会版软科排名分类排名本科排名一本排名二本排名专科排名
求职简历职场法则面试技巧职场故事求职招聘大学生就业
英语学习计算机学习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经济管理建筑设计财务会计
申请书证明书检讨书自荐信演讲稿心得体会调查报告读后感求职信推荐信其它范文
 

缅怀革命先烈,感悟红色精神

为学习张振武“热爱祖国、勇于担当、无私无畏、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2023年6月22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探忆·裕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竹山,参观张振武纪念馆,走进施洋纪念馆,感悟红色精神,厚植家国情怀,砥砺奋进力量。
高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思想火炬
真理指引航向,理想照耀征途。实践队员们走进施洋纪念馆,首先引入眼帘的是施洋的一座雕像,人物的表情栩栩如生。实践队员们面对雕像肃然起敬,仿佛穿越了时空,与伟大的施洋大律师进行对话。雕像的旁边挂着入党誓词,队员们不由自主的并列在入党誓词面前,进行着极为重要的一项仪式:社会实践队员们进行入党誓词宣誓。队员们举起右拳,慷慨激昂地宣誓,一句句誓词,许下新一代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的坚定承诺。讲解员也为实践队员们点赞,讲解员表示:少年强则国强,新一代的青年一定能在新的赶考路上考出好成绩。
 
图为实践队员瞻仰施洋雕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任思睿 摄
随着讲解的深入,讲解员带领实践队员了解了施洋的家世、求学时代、律师生涯、救国运动、凛然捐躯和身殉名存六个不同的阶段。纵观施洋的一生,讲解员介绍到:施洋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斗争英烈谱中一个有独特风格、独到思想和独自建树的杰出人物,他的一生是不断追求救国救民真理、不断进行革命斗争实践、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否定自我革新最终找到马克思主义并为之而坚定不移地奋斗拼搏的一生。施洋曾说过:“斗争总是要流血的,这没有什么可怕,这些人为什么要流血?要一代一代地讲下去,让下一代都能继承烈士的遗志,争取革命的最后胜利。”施洋的这句话,让全体社会实践队员为之动容。
这次参观让队员们看到了施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看到了施洋作为一名中国人,在受到压迫时敢于挺身而出反抗强暴;作为律师,他义无反顾地为众多工人们的利益奔走,为广大劳动人民受到的欺压鸣不平,为无产阶级的解放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之际,他更是肩负起了一名优秀党员的使命与责任,用热血捍卫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自由平等的信念。
锻造“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钢铁意志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斗争,伟大斗争创造伟大成就。走入张振武纪念馆,实践队员们被墙上的一幅幅照片所吸引,照片下配文介绍照片的历史背景。讲解员介绍到:纪念馆有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清廷无能,国将不国,爱国志士,纷纷救亡。主要展示清末政治的腐败,推翻清廷势在必行。第二部分,革命前夜,荆楚火种,振武组织,宣传发动。主要展示张振武等武汉地区革命党人在革命前夕的组织、宣传及起义的准备工作。第三部分,首义枪声,直捣清廷,振武舍生,浴血江城。主要展示首义起义的经过,振武在武汉保卫战中所做出的贡献及被害经过。第四部分,丰功伟绩,史迹永存,彪炳千秋,激励后人。主要展示武昌起义的伟大功绩及武汉地区建立的辛亥革命的建设。
看着一张张照片,实践队员们仿佛身处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饱经风霜,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其中,张振武烈士为武昌首义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实践队员们表示由衷赞叹。随后,讲解员为实践队员们播放张振武烈士的英勇事迹的视频,队员们带着崇高的敬意共同观看视频。
 
图为实践队员共同观看张振武事迹的视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曾欣宇 摄
观看结束后,面对现在的华夏盛世,实践队员们不得不感叹道: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和衷共济、风雨同舟。正因此每逢危急时刻,总有无数平凡人无惧风浪,慷慨前行。 实践队员们当铭记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不负韶华。      
 
图为社会实践队员于张振武小学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曾欣宇 摄
 
 
    作者:大学生新闻网 来源:大学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8-02 浏览:
  • 荷塘月色 鱼儿悠游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子三下乡:我党在心中,砥砺正当时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子三下乡:宣传资助政策,助力梦想起航
  • 追寻林业碳汇足迹,赋能乡村绿色发展
  • 2023年7月15日,暑期社会实践团先后赴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崇义县两地开展了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旨在向当地农民和林业从业者普及林业
  • 08-02 关注:12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子三下乡:闪亮微笑,从“齿”开始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子三下乡:追寻红色足迹,致敬七一建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