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了解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项目内涵。近日,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赴杭州龙坞“寻家风之道”实践团以诚信文化、家风家教建设为切入点,探寻龙坞当地的新时代文化高地以及龙坞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当地开展为期一周的实践调研,深究龙坞高质量发展背后的缘由,倡导优良家风的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图1龙坞镇全国文明村 朱俊凯摄
“家和万事兴,勤俭持家”“孝亲敬老,家庭和睦”“干本分活,行仗义事,做正直人”是龙坞外桐坞村具有代表性的家训,这些家训字里行间皆是忠孝礼义,展现出外桐坞村多数家庭的家风。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经过几天的走访调研,实践团对龙坞当地几个村子的家风家训以及村庄建设有了深入的了解,以“探寻家风家训,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为目标,赴龙坞外桐坞村进一步发掘优秀家风家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历史上,许多成功的大家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家族后人世代深受影响,族中子弟或坚贞不屈,或报国爱民,所透露出来的风貌、品质、气节,无不彰显了家族文化。这些家训家规,都是由家庭中有见识,有能力,有影响的长辈不断完善形成,或记于书简,或撰于楹联,一代代口耳相传。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优秀传统文化正在消失,在小家庭化的今天,这些以往大家族化的产物更是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图2村内走访调研 朱俊凯摄
实地走访途中,实践团了解到几百年来,外桐坞村当地村民一直遵循仇氏先祖的忠孝仁义,不仅家风建设成果瞩目,同时艺术产业成绩斐然。外桐坞村抓住机遇,找准定位发展以文化创意,书画为主的艺术村落,开辟了一条农村发展创新的路径。家风家训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慢慢改变了村民的原有陋习,棋牌桌变成了茶桌、书画桌,许多村民融入了琴棋书画的艺术氛围之中,全村在精神文明上了更高的台阶。通过实地调查,实践团探究了外桐坞的家风传统,见证了当地将家风与艺术融合,极大改变了村子的精神风貌,在延续传统文化的同时,推动了乡村的产业发展。
图3采访当地村民 罗新月摄
外桐坞村文化讲堂内挂着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夫子的画像,与门外勤学思考的学子雕塑相呼应,体现了仇氏家族从古至今都格外重视教育方面。聚宝堂正对着的是外桐坞村的能人仇学广书写的《勤学》,里面陈列着一些代表家庭的家训、外桐坞村的村训以及仇氏家族的族训,这些先辈留下来的精神不仅能够给提供他们源源不断的精神财富,而且能够使他们创造丰富物质财富,正因为是先辈这些精神,使外桐坞村成为率先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的村庄。

图4实践团参观朱德纪念室 马嘉婧摄
实践团在外桐坞村还参观了朱德纪念室这一极具红色文化的地方,纪念室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朱德元帅有关家风家训的故事,分教育篇章和律己篇。教育篇中,朱德元帅的理念是“下到基层,从头学起”,这个理念他用一生恪守;律己篇中,他在平时的生活中秉持着“三不准原则,不搞特殊化”,认为特殊化思想就是变质的开始。登上纪念室二楼,便可看见楼梯墙上挂满外桐坞村的家训,“赤诚是长寿之本,善良是快乐之源”“孝亲敬老,家庭和睦,勤劳勇敢,双手能值千金”。二楼的家训以及家风故事与一楼朱德元帅的家风故事相呼应,朱德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家风家训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培养良好的家风。

图5实践团参观外桐坞文化讲堂 马嘉婧摄
在优良家风家训结合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这些家风家训正是村庄实现共同富裕,成为全国文明村的精神内核,激活中华传统家训家风的生命力,赓续中华传统文化,推动树立新时代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