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老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中所言。而今日所讲是古建筑之一——门。门不仅是出入的要道,还是文化的载体。随着城市化的变革,乡村中的大门少之又少,故承载文化的载体逐渐变少,这让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对“门”文化的了解范围逐渐缩小。
为提高“门”文化的影响力,保护与传承古建筑文化,7月30日,曲阜师范大学“译門履践思传承,诚心致远接千载”社会实践队踏入山西省临汾市赵下村,与当地村民深入交流,从村民口中了解自家门背后深藏的的寓意。
在经过周先生同意之后,实践队员与周先生交流此门的寓意。

肉眼可见,周先生家的大门通体偏褐红色,门上有不少起到装饰性作用的花纹与字样。门的上方有类似于匾的字样——“天道酬勤”,从右至左,黑底金字更能体现这家的威严与庄重。成语两旁分别有两行小诗,韵味十足,无形中又增添一抹温润。视线转至左边就会发现有一副山水壁画悬挂于墙上,经与周先生交流,实践队员才知道,门是凹进去的,左边的那堵墙是房间的墙,不添点儿什么总感觉空落落的,于是就选择贴上一幅山水的壁画,更为美观且精致。
据周先生所述,大门足有3米多高,1.87米宽,足以显示出家门恢宏,给人以一种庄重且不失风度的形象。大门又呈现出左右轴对称的形式,即分为两扇门;还可分两次开,日常出行,如自行车或电动车出行,可仅开小的两扇门;若要出入汽车或其他三轮四轮车,就可打开最大的那扇门,这样呈现出大门后的全貌。
不仅如此,大门上的花样也不尽相同。在左右两侧,有用古代字体拓印的“出入平安”和“吉祥如意”两个富有希望与祝愿的四字成语。这两幅字的上下,分别有着“环环相扣”与“片片相结”的花纹,寓意一家人团结有爱,永不分离的美好祝愿。而两扇门上各有“古字回纹”与“福”嵌在中国结中的花纹与字样。“古字回纹”所表示的是富贵,含财源滚滚来,财源兴旺之意;“福”嵌在中国结中表示福常到,团结平安,幸福美满。
视线上移,又会发现门上一左一右各有一大“福”,“福”的左右又有相对的灯笼陪衬,各自静静的待在方框之中,庄严又不失风度。
经过此次实践,实践队员了解到乡村门上各式花纹图案及装饰的作用和背后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意义,同时在与村民的交流中也领略到了不少古代文化在大门上的体现。国家之所以竭力保护传统文化,是为了让后代更加具体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新生代不仅仅拘泥于高楼大厦中的现代化环境中,还要让他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而实践队员们所做的就是提升“门文化”影响力,让大家尽可能多地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