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大学生新闻大学生活校园文学大学生村官
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经历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总结社会实践心得
全国排名校友会版软科排名分类排名本科排名一本排名二本排名专科排名
求职简历职场法则面试技巧职场故事求职招聘大学生就业
英语学习计算机学习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经济管理建筑设计财务会计
申请书证明书检讨书自荐信演讲稿心得体会调查报告读后感求职信推荐信其它范文
 

【暑期三下乡】“青”力“青”为——中南学子走近伍市示范产业,探索基层先进经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湖南省建设农业强省的目标任务,近日,中南大学地信院赴湖南省平江县“保耕护农,创新经营”社会实践团前往伍市镇开展实地调研。

基层示范 经验亮点

  第一站,实践团前往伍市镇开展实地调研,前往了解伍市镇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基本情况。镇政府工作助理潘义为团队成员介绍政府日常工作。实践团了解到伍市镇出现的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主要是群众对政策了解不充分、村干部数量不够以及村干部“老好人思想”不能依法依规进行监管、审批等原因,而镇政府也给出了对应答案,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和巡查执法力度,制定符合群众意愿的村庄规划以及压实监管责任,将干部监管、审查工作纳入考核等措施。

  随后,镇党委书记吴敏思为团队成员介绍了伍市镇耕地利用情况和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吴书记介绍到,伍市镇凭借地区平坦、冷浸田少、高标准农田改造程度高、耕作机械化、现代化高的优势,发展了两个万亩示范田。同时,大户土地流转率达80-90%,年双季稻种植任务完成五万亩以上。吴书记还指出,“逆常规、逆科学不可为,农业生产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团队成员均十分赞同。

耕地改造 粮食创收

  在基本农田的整治专项中,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实践团第二站就来到了伍市镇童家塅村,去实地走访各个乡镇,调研耕地利用情况。自2022年6月,童家塅村启动新型农业改革,对600亩基本农田进行高标准化农田改造,小田改大田,同时对田间土包、坟包移动处理,使得近20亩耕地可进行高标准化耕种。这一改革的实施,在实现高效率种植水稻的同时,改善了水利、交通,并解放了一部分年轻劳动力,为村民增收提供了便利。而在武岗村,180亩曾是水田的土地为了经济效益被出租用于种植草皮,如今响应“三湘护农”专项行动的号召,已全部改为种植双季稻。与它相邻的土地出租种植玉米,获得集体经济创收超20万元,采用轮换制度更是充分利用土地价值,获得作物与租金双创收。

转型升级 创新实干

  探索助农新途径,同样是乡村振兴的一大重点。而长明村与武岗村就是其中成功样例。据长明村村干部的介绍,7年前根据耕地相关政策,合并了50余亩田地来种植翠冠李、黄桃等果树,每年可获得30余万元的收益,同时带动周边村数十人就业增收。自今年起,长明村还设立了电商销售平台,以促进翠冠李的销量提升,目前已通过抖音等平台开过两次直播带货,每次销量可达到1200斤,带来了万余元的收入。武岗村集体经济产业园作为伍市镇特色产业的一大亮点,利用抛荒的耕地,改造光伏产业,建成了千亩桃园、千亩蔬菜、万亩育秧的“千千万示范基地”等。产业园在带动160余名村名就业的同时,还为村里无保户与残疾人开设“幸福食堂”。今年千亩桃园第一年挂果,第一次采摘节就有上千人前来采摘购买,一日创收就超十万元。武岗村的集体经济产业园通过综合种植与养殖、光伏发电、农旅结合的“三产结合”模式,综合利用为村集体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


 

    作者:李海颖 龚一桓 肖一帆 来源:中南大学保耕护农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3-08-07 浏览:
  • “石光暖中原,鲁豫再出发”:趣味运动会火热进行中
  • 访学香都,问脉香村——助力汉口村香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