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7日至8月12日,河海大学黄梅县文化传承调研团前往湖北省黄梅县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本次外出调研我们通过参观黄梅县的名胜古迹、采访黄梅县非遗传承人等形式,深入了解了黄梅县的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在五祖寺中,我们从山脚下沿着五祖寺“通天路徒步攀登到山顶,一路上观察僧人们的修行活动,而且还亲手点燃莲灯上香。调研团在香火缭绕中聆听寺庙钟声响起,在重重花木下的禅房旁偶遇通如和尚,感悟“一切景语皆禅语”。最后我们在大殿中”与一名法号为“通如”的僧人入室畅谈并留下音频记录。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五祖寺僧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静阅 供图
在五祖寺当中与通如大师的交流中,我们体验到了宗教文化的深厚内涵。我们了解到佛教精神对人们追求内心平静和智慧的影响。佛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给予人们启示和力量,使我们更加关注内心的修养和与他人的和谐相处。我们也深切感受到禅文化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当代中国科技发达,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却远远得不到满足。社会道德的没落,国民对生命价值的漠视和心灵的空虚都是这一现象的产物。在这种情况下,禅文化就像一场触及旱地的春雨,安抚人们浮躁的心灵,帮助人们找到灵魂深处的宁静。禅文化不仅能够提高个人修养、净化个人心灵,还牵涉到人类文明的整体发展问题。当代社会,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问题成为一个关键的矛盾。地球上的人类是脆弱的。一切有智慧的人们,都应该对关系到人类命运前途的大问题进行深刻思考。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就曾说过:“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提到五祖寺,那一定是要说到五祖弘忍和他的两个弟子:慧能和神秀。它们分别作了两首偈子,其中慧能写的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偈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这首诗句也契合禅宗顿悟的概念,类似于王阳明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却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正是因为慧能达到了这样开悟的境界,所以他继承了五祖的衣钵并成为了六祖。神秀所作的则是“身为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偈子说的是要时时刻刻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这是一种入世的状态,也是最符合如今人们提高自己的途径,不断修炼自我来达到更高的境界。不论是慧能还是神秀,他们都体现了禅宗的处事思想:拒绝诱惑,克制自己。有的人可能天生就有着强大的自制力,可以自觉地抵住诱惑,坚持自己的目标和本心,所谓自律。但也还有一些人可能就没有这么强大的自制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甚至铤而走险。前者可以没有旁人的监督和干预就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实现目标,而后者则在前期需要别人的带领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培养出强大的自制力。正如禅宗所说“迷时师度,悟时自渡”。迷惑不解时靠老师指点,清醒明白时自己解决。禅宗思想并非牛鬼蛇神,并非封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话,禅宗思想同样可以是于人有益的哲理,同样值得被发扬光大。

此图为调研团在五祖寺前合影
通讯员: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