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相牵,快乐成长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与此同时,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并不断增加。在人生最重要的成长期中缺乏人生引导,容易造成心理和情感的缺失,非常容易走上一条人生的不归路。为了让他们感受到他人的陪伴和温暖,接受和非留守儿童正常的同等教育和感受心理上的陪伴和关怀,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心理健康。由于处在心理发育关键期的留守儿童,无法得到父母在思想意识和人生价值的引导,极易偏离正常的成长轨道,走上一条不正确的道路。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和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表达大学生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组织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深入社区、街道等地开展力所能及的“一助一”志愿者活动。
刚开始,志愿者和志愿对象还不太熟悉,大家依次进行自我介绍,相互认识,了解彼此的姓名、兴趣爱好等。通过聊天志愿者得知,志愿对象处在父母在外打工,无法对志愿对象的学习做到辅导与监督的环境中。在沟通的过程中得知志愿的暑假作业的完成存在一些问题。本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赏识教育”的思想,志愿者针对这些问题以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了讲解与分析,力争把题目讲解的透彻,直至其完全掌握为止。在作业辅导的各个环节中,志愿者用放大镜努力寻找和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并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和表扬,使志愿对象主动表示对于其正在预习的物理知识存在问题,志愿者鼓励其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并积极为其讲解。在此过程中,志愿者灿烂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亲切的话语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触动,错误得以改正,从而帮助他们扫除学习障碍,改进学习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志愿者在与志愿对象聊天的过程中,给与其进行积极向上的暗示,鼓励他们为了自己理想而努力奋斗。帮助辅导孩子一些作业,课文上的内容,让孩子学到更完全的知识内容。通过对一些孩子的辅导,志愿者深刻了解到,社区一些教育不足的方面,缺乏知识教育和父母的关爱,所以家庭教育极为重要,我们应该深刻了解到教育对于孩子们的作用,无论是课本还是生活上的,都应全部顾及。本着全面发展的角度,志愿者为其拓展课外知识,开阔其眼界,争取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这种活动增加了志愿者的社会实践经验,培养奉献、友爱、互助的精神。
靠短期的支教虽然不能根本上破解留守难题,但是“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志愿者通过与留守儿童的短暂相处,感受到了彼此的关怀与信任,并且把所学的知识、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传播给留守儿童,希望能够对其人生态度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有所启发。郭沫若曾说:“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德教育入手。”孩子是社会的希望,他们应该得到我们的关爱、家庭的关爱、社会的关爱。他们的父母有的迫于生活的压力,远走他乡务工,但是该有的关爱不可缺少。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其实也是父母和社会成长的过程。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陪伴和关爱。他们需要有人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需要有人牵着他们的手让他们一步一步向前走。我们应该鼓励社会多去关爱留守儿童,带给他们温暖,给他们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通过此次志愿活动,志愿者不仅增加了对留守儿童的了解,而且提高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志愿者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实现了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良好有机结合。团队成员认为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群众,为社会做贡献。并且意识到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不仅要好好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知识,而且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更好的掌握知识;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发展,才能真正地投身于社会、服务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