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23年“三下乡”校级重点团队“寻访胡杨人物,传承胡杨精神”团队成员时梦雨、杨松、郭龙辉、肖宜佳、傅钰洁来到阿拉尔市睡胡杨谷景区寻访唯一的景区讲解员——徐克生。
跟随着徐克生的脚步,团队成员们逐渐走近这一片苍凉且播种着希望的睡胡杨谷景区。
徐克生为团队成员介绍睡胡杨谷景区
回顾当初十四团文体广电服务中心招聘睡胡杨谷景区讲解员时,徐克生毫不犹豫地报名参与。然而,由于该单位要求拥有相关文凭和旅游专业背景的年轻人为主,并且考虑到徐克生已经退休、年过六旬以及声音不够标准好听等因素,他被婉拒了。但是,徐克生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愿望。他向招聘单位提出可以以老年志愿者身份参与工作,并强调自己对这片地方非常熟悉,在沙漠环境和胡杨树方面有着特殊的经验和感情。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随着时间推移,招聘来的年轻人纷纷辞职离开。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无法适应这片荒漠、黄沙漫天、风吹日晒、昼夜温差极大且没有遮挡物的艰苦自然条件。正当徐克生意气风发地准备面对新的挑战时,招聘单位再次联系到他。徐克生非常激动和开心,他自己驾车带着干粮和水前来上班,并对这种生活充满了热爱。从那时起,他就一直坚守在岗位上,见证着这里的发展和日益热闹起来的睡胡扬谷。不仅外地游客对此感兴趣,甚至新疆本地的游客也被这片独特而美丽的睡胡杨所吸引。
徐克生为团队成员讲述胡杨精神
徐克生说:“之所以叫睡胡杨,是因为终有一天,沉睡在这片沙漠的胡杨会苏醒,长出鲜嫩的叶子,焕发出新的生机,你们看,那边就有一颗近几年又重新长叶的胡杨。”睡胡杨谷景区以其苍凉之美而著称,胡杨树在自然法则的约束下短暂失去了生命力,它们用那苍劲的枝干支撑着屹立于沙海,等待着有一天它们再次苏醒,所以千年不倒、千年不死,为这片土地奉献自己的所有价值。
“睡醒”的胡杨树
作为一名志愿讲解员,徐克生的初衷并不在于个人荣誉,在他看来个人荣誉并不是最重要的。他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工作,让大家了解胡杨树的品质、以及前辈们传承下来的精神。他想让人们了解那代人是如何经历艰苦走过来的,并向游客介绍新疆发展变化,使他们知道自己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徐克生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让大家认识到当今生活来之不易。
徐克生为团队成员讲述三五九旅精神
徐克生的工作编号是14001——唯一一位睡胡杨谷景区讲解员。“14”代表着十四团,“001”则是第一位讲解员。他心中的睡胡杨寓意着沉睡的胡杨,在景区内,这些树木以千姿百态悲壮地傲然挺立。尽管失去了生命力,但它们仍然坚韧不拔,让自己的残枝努力向上。就像古代士兵穿着犀牛皮战甲,手握武器,驾驶战马和战车与敌人搏斗一样,守卫着祖国疆土。
通过采访徐克生当讲解员经历可以看出,他始终将义务讲解放在首位,并没有过多考虑个人荣誉。他用真诚而有力的声音向大家传递睡胡杨谷景区以及前辈们精神的珍贵知识。他所展现出来的爱家乡、传承优秀文化和关心社会进步的精神,无疑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崇高的榜样。
“我们对徐克生先生坚守岗位三年之久、奉献无私且执着坚持的精神表示钦佩与尊敬。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传递着对胡杨精神的关注。在沙漠中守望胡杨的同时,他也以自己真挚而有力的声音向世界诉说着这片土地上苍凉而又充满希望的精神,我们会将胡杨精神传承下去,将胡杨故事讲述给更多人听。”三下乡社会实践小队队长财务管理1班时梦雨说。
“寻访胡杨人物,传承胡杨精神”团队成员与徐克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