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县文化遗产调研之黄梅戏通讯稿
2023年7月16日,河海大学黄梅县文化遗产调研之黄梅戏调研活动圆满结束。
参加人员有调研队队长:张静阅;队员:李佳期,吴迪,吴嘉俊。本次活动团队成员在相关领导帮助下于黄梅县戏剧院小剧场欣赏了优美的《周末剧场》表演,并于演出结束后,采访了黄梅戏演员,并留下影音资料。其目的为:在实地调研中体味黄梅戏的艺术形式及其魅力,在人物采访中进一步加深对该项文化遗产的认识,并对今后的保护与传承打下基础并刻入新的思考。
众所周知,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
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
安庆。 黄梅戏与
京剧、
越剧、
评剧 、
豫剧并称“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
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
湖北、
江西、
福建、
浙江、
江苏、
香港、
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它吸收了
汉剧、
楚剧、
高腔、
采茶戏、
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它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
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
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本次调研活动中,我们调研队对此收获颇丰。
首先是在《周末剧场》中我们接连欣赏到了众多优秀黄梅戏作品唱段、黄梅小戏和著名黄梅戏《女驸马》其中一折《状元府》。黄梅戏唱段选自不同种类剧目,或双人对唱,或一人独当;或爱人间缠绵悱恻,或父亲独白深情悠悠。纷至沓来的黄梅戏选段,全面地向我们展示了黄梅戏的艺术形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黄梅戏《女驸马》其中一折《状元府》。尽管身为黄梅人,从小就听“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长大,但是实地在剧院听戏,我们还是深深地被女主角跌宕起伏的命运所叹息。黄梅戏代表作《女驸马》讲述了湖广襄阳
道台之女冯素珍冒死救夫,假借丈夫李兆廷之名入京赴考,不料高中状元,经历了种种曲折,终于如愿以偿,成就了美满姻缘的故事。本折《状元府》就讲述了男扮女装且已经成为新科状元的冯素珍在状元府中依次会见带来父母皇诏的刘大人和冯素珍二哥并与之相认的故事。
调研结束后,我们调研团在剧院经理的帮助下,与扮演冯素珍、刘大人的黄梅戏青年演员邓明珠、桂王杰进行了一次友好访谈。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黄梅戏演员锻炼过程中的不易,也透过演员们的思考发现了黄梅戏这项非遗文化的传承困境。本次调研到这里已落下帷幕,在接下来的调研中我们会再接再厉,确保整个调研活动圆满成功。

此图为调研团成员与黄梅戏演员合影
图文作者:张静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