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大学生新闻大学生活校园文学大学生村官
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经历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总结社会实践心得
全国排名校友会版软科排名分类排名本科排名一本排名二本排名专科排名
求职简历职场法则面试技巧职场故事求职招聘大学生就业
英语学习计算机学习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经济管理建筑设计财务会计
申请书证明书检讨书自荐信演讲稿心得体会调查报告读后感求职信推荐信其它范文
 

华农学子寻沂明义,感悟人民精神

“初识沂蒙,叹沂蒙人民之深情”
实践团的学习之旅从沂蒙革命纪念馆开始。在纪念馆中,实践团了解了沂蒙精神诞生并发展壮大这一伟大历程的基本面貌。20世纪初,沂蒙人民不堪天灾、匪患和兵祸之苦,积极主动地接受党在齐鲁大地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建立起一批早期党组织,还自发组织徂徕山起义、十字路武装起义等多次起义以对抗日本侵略。
实践团在进入到由人民推着小车的栩栩如生的模型360度环绕而成的展厅中,一种震撼感从心底油然升起,登时深深地理解了这句话。沂蒙精神是人民的精神,也会由人民继续谱写下去。

图为实践团参观沂蒙革命纪念馆了解沂蒙精神的诞生

“军民同心,勇敢无畏”
实践团队按照计划来到了“中华抗日第一村”——渊子崖保卫战旧址。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右方凹凸不平紧紧相连的四座雕塑,虽充满了岁月的痕迹,军民英勇的神情依旧令人敬畏。正前方是耸立着的烈士纪念塔。在纪念塔后方陈列着一片墓碑,上面刻着在保卫战中英勇牺牲的军民姓名。登上纪念塔的台阶,纪念塔上面铭刻着“勇敢的军民永垂不朽”的字样。实践团队在此驻足,细细品味着纪念碑背后的故事。据了解,在整整一天的抵抗中,40多名八路军战士、县区中队战士以及145名村民在此战役中丧生,400多人受伤,毙伤日伪军154人。村民誓死抵抗、大义凛然,老幼妇孺同仇敌忾,发扬着誓死捍卫民族的不屈气节,毛主席赞誉渊子崖保卫战为“村民自卫战典范”。


图为实践团队自发地为牺牲的军民默哀
  
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中,实践团了解到,被誉为国民党五大战力之首、拥有最强悍的美式装备的74师被小米加步枪的落后武装击垮。”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是民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讲解员叙述道。战场上,紧随华野官兵之后的便是群众的担架队,上千辆独轮车和上万人的肩膀保证了我军充足的物资和高昂的战斗力。”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是当时军民水乳交融的真实写照。


图为群众向炮兵连指示打击目标位置

“妇女能顶半边天”
在战争年代,沂蒙山区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群体,其中“沂蒙红嫂”这普通又伟大的群体,展现出女性对于革命巨大的贡献,吸引着实践团队前往沂蒙红嫂纪念馆学习。在讲解员的帮助下,实践团队了解了乳汁救伤员的明德英、为抚养抗日将士孩子而失去亲身骨肉的王换于、带领村中妇女为华东野战军搭建人桥的李桂芳。据记载,沂蒙妇女共做军鞋315万双、军衣122万件,碾米碾面11716万斤,对动员参军、救护伤员以及掩护革命同志贡献卓越。

图为实践团学习沂蒙母亲王换于的感人故事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在李桂民教授的引荐下,实践团有幸同沂蒙文化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围绕沂蒙精神展开了一场深入的交流。正是沂蒙人民骨子里的淳朴善良使得我们在革命年代义无反顾跟党走,舍生忘死投身革命战争,留下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佳话。“党群鱼水相融,军民生死相依”深深印在实践团成员心中。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一种群体自觉的精神创造,沂蒙精神是一种人民精神。

在临沂市的一周时间中,实践团的成员追溯沂蒙精神,体悟红色精神力量,树立弘扬红色文化精神的责任意识。实践团的社会实践结束了,但是青年学子的传承之路才刚刚开始。沂蒙精神将会传向更辽阔的土地,由更多人赓续传承。

指导老师 郑鹏

攥稿 寻沂明义社会实践队  韩佳吟 文昊

摄影 寻沂明义社会实践队 李佳音 赵畅文

    作者: 韩佳吟 文昊 来源:大学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8-20 浏览:
  • 重走红色地标,回忆红嫂精神
  • 沂蒙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沂蒙老区这片红色沃土的具体承载、展现和升华,是党和人民群众共同铸就的伟大精神。而“红嫂精神”又是沂蒙
  • 08-21 关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