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大学生新闻大学生活校园文学大学生村官
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经历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总结社会实践心得
全国排名校友会版软科排名分类排名本科排名一本排名二本排名专科排名
求职简历职场法则面试技巧职场故事求职招聘大学生就业
英语学习计算机学习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经济管理建筑设计财务会计
申请书证明书检讨书自荐信演讲稿心得体会调查报告读后感求职信推荐信其它范文
 

甘肃学子三下乡:“走进乞巧之乡,助力乡村振兴”

  大学生新闻网陇南7月20日电(通讯员:雍政治)为了加强大学生对农村发展的认知和体验,近日,西和县迎来了一群热血青年。来自兰州理工大学“走进乞巧之乡,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甘肃省西和县开展社会实践。
  "追忆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追忆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是本次活动的首要主题。西和县作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许多革命英烈和红色历史。活动开始前,学生们参观了西和县的红色基地,包括红军广场和红军长征纪念馆。大家在红色基地内参观了展览,重温了中国革命的壮丽历程,并深入了解了当地革命先烈的事迹和精神。在听取了来自老一辈革命家的宝贵经历和故事后,大学生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这些红色基因,以更加饱满的精神面貌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事业中。
  图为团队在纪念馆门口合照。大学生新闻网通讯员  强润民  供图
  图为红军长征过境陇南。大学生新闻网通讯员  石瑞琪 供图
  "实地调研,助力精准推普"
  另一方面,大学生们也融入到"实地调研,助力精准推普"的活动项目中。西和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乡村发展和民族团结一直是当地的重要关注点。为了更好地了解村民的需求和困难,学生们分成小组深入农村,与当地居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与温暖,听取了农民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实地接触和调研,大学生们对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为农村振兴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
  图为团队成员在做调查问卷。大学生新闻网通讯员  何璇 供图
  面对语言文化多样的农村群众,学生们向他们宣传普通话的重要性,强调普通话在促进社会交流和就业机会方面的优势。许多农民表示通过学习普通话,他们在与外界交流和就业方面感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场宣传活动不仅在农民中引起了积极的反响,也有助于推动西和县的语言文化建设,促进了农村地区与城市的交流和融合。
  “传承乞巧文化,智育伏羲儿女”
  西和县是享誉全国的“中国乞巧文化之乡”西和乞巧节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西和乞巧节启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悠久的乞巧文化,孕育了该村妇女能编善织的传统技艺,妇女们精到的刺绣针织才艺,代代相传。西和刺绣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巧娘们用一双巧手绣出了各种精美的工艺品,有枕头、鞋垫、鞋子等,色泽鲜艳。西和草编现有蒲团、餐垫、手包、草帽、拖鞋等各类草编工艺产品120余种,是精致而又实用的生活用品,2021年5月24日,“西和麻纸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等等一系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稳步推动乡村振兴。
  图为团队成员更深入的学习乞巧文化。大学生新闻网通讯员  何璇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跻身农产品合作社宣传特色农产品。大学生新闻网通讯员  王育元  供图
  此次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在西和县的举行,充分体现了学生们对农村发展的关注和社会责任感。活动不仅使大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农村发展的现状和挑战,也让他们亲身体验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乡村文化的魅力。同时,通过听取红色基地的讲解和参与实地调研,学生们更加坚定了自己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
  接下来,大学生们将把这次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带回学校,继续关注农村发展。他们将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开展调研项目、推动农村文化传承等,为农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们也呼吁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农村事业中,共同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雍政治 来源:兰州理工大学
    发布时间:2023-08-22 浏览:
  • 山理工学子下三乡:守护童心,放飞梦想
  • 甘肃学子三下乡:“走进乞巧之乡,助力乡村振兴”
  • 果椒之乡话推普:兰州理工大学“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走近秦
  • 拾遗记-品琢吴越 ——乐道拾遗 匠心筑遗
  • 葡萄沟
  • 民族团结一家亲
  • 08-22 关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