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大学生新闻大学生活校园文学大学生村官
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经历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总结社会实践心得
全国排名校友会版软科排名分类排名本科排名一本排名二本排名专科排名
求职简历职场法则面试技巧职场故事求职招聘大学生就业
英语学习计算机学习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经济管理建筑设计财务会计
申请书证明书检讨书自荐信演讲稿心得体会调查报告读后感求职信推荐信其它范文
 

湘疆一家亲,文化润人心

    (通讯员 曾琪菲 邓雅馨 张智欣 王雪 )“在援疆三年记忆里,‘民族共同体’的概念在一个村、一个社区、一条小巷里日渐清晰,也让我切身感受到多民族国家的文化繁荣。”随着湘潭大学学生工作部(处)赴新疆吐鲁番民族团结实践团对返湘援疆干部的深入访谈,一张对口援疆民族大团结的美好画景在调研团成员眼前徐徐铺开。
援疆干部扶手相携的三年,也是见证湘吐文化交流的三年。各民族友好交往不仅形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也带来了兼容并包、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大餐。湘潭的艺术剧院将纸影戏、花鼓戏带到新疆,能歌善舞的吐鲁番人民通过“木卡姆”等颇有特色的歌舞民俗俘获了大批湖南游客……
文化交流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但囿于湖南、新疆实际距离相隔较远,两地文化交流仍存在规模限制、程度不深、成本较高等现实困境。据此,有着多年援疆工作经验的干部提出,两地文化交流要以稳定的平台为支撑,打造常态化的交流项目。例如,以新疆和湘潭当地的商会为依托,借鉴北五省会馆的形式,固定演出场所,邀请两地民俗文化传承人以歌舞、音乐的形式定期开展交换演出。
上述经验已在湘吐教育交流层面初见成效:吐鲁番市高昌区31所学校、幼儿园建成覆盖学生3万多人的“红石榴”·“1+1”湘吐同心工作室,促进了两地教育资源流通。在结对共建校之间广泛开展“五同心”活动、“线上青蓝结对”等活动,依托线上平台提升当地老师的教学水平。
      调研团在与援疆干部的交流过程中认识到,湖南和新疆的民俗文化底蕴深厚、价值丰富,两地发展离不开彼此的“硬”支持,更离不开“软”浸润,尤其在对口援助工作中,以柔性的文化交流为切口,更易提升两地融合发展的默契与信心。因此,文化交流对于湘疆两地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文化传承与发展等诸多方面大有裨益。
      全国不少高校开展的少数民族结对项目和调研项目,为大学生实践和民族文化交流提供了有效途径和实践平台。调研团队在暑假期间结合成员多民族优势,在湘吐两地开展民俗文化调查和文化交流活动。目前已完成湘潭实地调研,对青山唢呐、花鼓戏、龙牌酱油等民俗文化和特产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整理,并通过实地走访深入了解石鼓油纸伞和纸影戏,制作的相关视频和报道在各大平台累计浏览量过万。本团队将按照此思路继续完成吐鲁番的调研,进而促进两地文化共生发展和民族团结。
      之后,实践团走访了吐鲁番市高昌区教育局副局长易亚军同志,他提到,湘潭吐鲁番两地的教育文化工作近年来往十分密切。现开设了“童心工作室”——为两地中小学生提供交往的平台。他说,在不久的将来,童心工作室也将为两地文化交流助力,让两地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交流,共同分享两地文化,民俗文化融入其中,组织开展更多民俗活动,各民族的同学们参与其中,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有效的文化交流不是文化的复制粘贴,更是在切身实地的考察与体验后达到“互通于心”。当代青年作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应心中有信、足下有力,走进山间乡野巷,走进寻常百姓家,用实践和思想互换碰撞出的灵感火花为文化传播注入新活力。

 
    作者:曾琪菲 邓雅馨 张智欣 王雪 来源:湘潭大学学生工作部(处)赴新疆吐鲁番民族团结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3-08-25 浏览:
  • “萤火之行”社会实践团助力乡村振兴
  • 近日,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萤火之行”社会实践团在山东省临沂市野店镇烟庄村开始了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助力乡村振兴
  • 08-25 关注:4
  • 三下乡学子开展“心灵治愈”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