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大学生新闻大学生活校园文学大学生村官
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经历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总结社会实践心得
全国排名校友会版软科排名分类排名本科排名一本排名二本排名专科排名
求职简历职场法则面试技巧职场故事求职招聘大学生就业
英语学习计算机学习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经济管理建筑设计财务会计
申请书证明书检讨书自荐信演讲稿心得体会调查报告读后感求职信推荐信其它范文
 

宁师学子三下乡:走进百里葡萄海,探访万民致富村

       赛岐镇象环村位于福安市赛江之滨,从空中俯瞰,美丽的葡萄园风光尽收眼底,有着“南国葡萄之乡”的美誉。多年以来,象环村牢记习总书记提出“大农业发展”理念,秉持“一村一品一特色”的产业发展理念,深耕巨峰葡萄种植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为深入了解象环村葡萄产业发展,体验葡萄的采摘过程,2023年7月22日,“追随红色‘闽东延安’行,走访闽山闽水物华新”实践团队前往赛岐镇象环村开展“走进百里葡萄海,探访万民致富村”——参观南国葡萄博物馆与参与葡萄的采摘的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团队成员们参观了南国葡萄博物馆,博物馆里详细介绍了象环村葡萄产业的引进到初步发展再到发展兴盛的历史进程,其中提到象环村的葡萄种植,不仅发展了当地的经济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从点到面开扩新空间,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在当地村民的讲述下,我们了解到象环村曾因为高温多雨的气候被认为是一个不适宜种植葡萄的地方,在1984-1985年冬春之际,陈玉章、陈绍奇等四位农民引进了6亩巨峰葡萄种苗在村里的承包田地上种植并且结出了少量水果,但是却发现露天种植出来的葡萄病虫多、管理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03年,科技特派员张富民首次提出了避雨栽培技术,他带领自己的科研团队走村入户,向果农传授避雨栽培技术和台湾葡萄专用套袋技术,随着培育模式精细化,象环村的葡萄产量大大增长,如今,福安葡萄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面积最大、规模连片、生产规范的葡萄生产基地。成员们在参观完博物馆后,都赞叹象环村农技人员高超的种植栽培技术“18度甜的葡萄离不开果农的辛勤垦殖,而象环村的葡萄也让村民们走上了小康路!”
       接着,成员们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走进了葡萄园,映入眼帘的是两侧的白色大棚,大棚下是纵横交错的葡萄架,葡萄藤缠绕在架子上,而那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缀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甜蜜的果香,走近一看,露水裹满每一颗葡萄,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闪闪发光。适逢葡萄丰收的季节,果农们在大棚下采摘着,脸上洋溢着等待后终得硕果的喜悦。 
       随后,在技术人员的介绍下,我们详细了解了葡萄种植的步骤,学会了如何正确地采摘葡萄。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成员们选取颜色为深红色的葡萄,一手托住葡萄的底部,一手用剪刀把葡萄的柄剪至留果梗的3—4cm处,将剪下的葡萄放入箱中。成员们提着一箱箱的葡萄满载而归,剥开红色的葡萄皮,肉质软弹多汁,“这是我尝过最甜的葡萄了!”成员们赞赏道。
       经过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成员们不仅认识到了富有地域特色的乡村产业,也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战略给当地百姓带来的幸福安康。同时,成员们更是深刻意识到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新时代青年学子,青年们不应只局限于眼前的事物,更应该放眼于时代和乡村发展,学好专业知识,并不断强化对新事物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学有所长,学以致用,以自身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追随红色闽东延安行,走访闽山闽水物华新 来源:大学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8-27 浏览:
  • 奔赴延安三千里丨革命圣地中的光荣传统与时代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