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南平市7月7日电(通讯员张睿琦)为把课堂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深入了解育种和制种的实质和目的,科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制种户所产生的技术问题。2024年7月7日,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赴南平市浦城县水稻服务产业实践队前往水稻种业科技小院示范基地实地考察。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水稻制种产业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来源,同时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浦城水稻种业科技小院是中国农技协、福建省科协批准建立,责任专家林荔辉研究员带领专家团队入驻,开展水稻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杂交水稻制种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技术服务、人才培训培养等,实现科技与“三农”零距离对接、零时差指导、零门槛服务、零费用培训,助力福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的科技服务平台。
在走访实地调查中时,实践队队员们了解到水稻制种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问题是水稻的父本母本花期不遇,面对这一技术性问题,科技小院的指导老师和技术人员积极解决,通过氮、磷、钾三种不同肥料的深施,从而控制水稻的花期问题。
图为实践队员和指导老师在制种基地合影留念 朱耀东 供图

图为林荔辉老师为实践队员介绍水稻制种相关知识 朱耀东 供图
正午时分,实践队队员们跟随林荔辉老师来到科技小院内参观,据此队员们了解到浦城县种植水稻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经验。浦城县积极开展制种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推广,通过电商直播的新方式让劳动效益达到最高。
图为实践队员在福建浦城水稻种业小院合影留念 朱耀东 供图
赋能种业振兴,推动绿色发展。习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的讲话提到“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作为三江源头的浦城县,有着山形阻隔的自然优势,气候适宜的地理优势。“良种一粒重千钧,浦城良田育良种”,国以农为先,农以种为本,要想将国人的饭碗牢牢握住,就要掌握种子这一关键命脉。
科技助力绿色发展,企业与农业相结合推进种业发展新模式。科技小院的研究员们扎根农村与农业产业,打造集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服务、农村科学普及、人才培养培训四位一体的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平台,打造福建浦城水稻种业科技小院,提升农业大县的收入水平,打造高端优质良种。
种业发展要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凝心聚力让广袤土地“沃土生花”,筑起造福万千村民的“金山银山”。

图为吴建副镇长、黄祖平镇副书记和巫明让村党委书记实践为队员们讲解浦城水稻制种的发展历史 黄辉 供图
这一天的行程,让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科技与农业结合的力量,以及地方政府和基层干部为推动水稻制种产业发展所付出的努力。队员们纷纷表示,此次三下乡活动收获颇丰,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