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5日,武昌理工学院“青春筑梦”通城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五里镇治全村村民委员会会议室,举办了一场以“应对压力”为主题的同伴教育课程。此次课程旨在教授学生有效应对压力的策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应对压力的同伴教育课程对乡村孩子们的益处显著。首先,它教会孩子们如何在面对压力时保持冷静,有效调节情绪,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次,课程中的互动环节有助于提升孩子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自信地面对困难和挑战。此外,同伴教育课程还极大地提高了乡村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和社交技能。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协作,这对于提升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而在社交方面,孩子们通过课程中的实践活动,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为未来的社会适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程开始,志愿者小老师引导学生们参与了一场抓手指游戏,旨在通过这一互动让同学们初步体验和感知压力的存在。随后,小老师鼓励学生们回顾并分享他们曾经经历过的压力情境,以及在那时的情绪体验,从而帮助学生们对“心理压力”这一概念形成更为客观和理性的认识。课程的进一步深入中,志愿者小老师详细介绍了压力产生的生理机制、防御压力的心理过程、防御机制的类型以及应对焦虑的九种方法。小老师强调,正确对待焦虑能够提高学习工作效率,促进身心健康,维持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
在课堂互动环节中,志愿者小老师注意到学生们普遍反映在学习过程中承受着较大的压力。针对这一现象,小老师在授课时着重阐述了压力与学习之间的关联,并详细讲解了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使学生明白过高、过低的压力对学习都会产生消极影响,而适度的压力才能激发最佳的表现水平,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升其应对学习压力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小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项实践活动:让学生绘制出自己的压力源。在完成这一任务后,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通过分享和倾听彼此的压力源,形成了对压力的客观认识。通过这样的课程内容,学生们得以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对压力和焦虑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应对压力,小老师指导大家进行腹式呼吸练习,在此过程中,学生需在呼气与吸气之间体会压力的逐渐释放,并持续进行蝴蝶拍动作,直至感受到身心放松,情绪恢复稳定。对于学生而言,掌握压力释放技巧不仅有助于自己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降低焦虑和紧张情绪,还能提升学习效率,推动心理健康的正向发展。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们在维持优良学习状态的同时,也能够充分体验到校园生活的多彩与乐趣。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术上的成长,也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整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平衡点,确保在追求学业成就的同时,不忘享受青春时光,实现个人的全面健康成长。
课后也采访到“青春筑梦”通城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王至焕,他表示:“孩子们学到了很多实用的压力管理技巧,我相信,这些技能将伴随他们成长,成为他们未来面对挑战时的宝贵财富。”通过这次课程的学习,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识别和应对压力,还帮助他们建立起支持彼此的友谊网络。这样的课程让孩子们学会了自我调节情绪,增强了他们的心理韧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同理心和团队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