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青春新献礼 志寻广德路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传统文化,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组建“军工强国,英烈永存”红色调研团和“砖心致志”发展成就观察团赴广德市开展“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团队聚焦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文化传承,通过实地调查采访、走访等形式,对广德市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
第一站:弘扬英烈精神 牢记历史使命
7月9日,团队一行人来到了广德市英烈山和英烈山纪念馆,缅怀历史,与先辈们对望。史册载功勋,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观看了纪念馆内陈列的照片、烈士遗物等,通过纪录片了解了英烈们的英勇事迹。随后,同学们登上英烈山,为先烈们清扫陵园、擦净墓碑,向长眠于此的先烈们默哀,致以最深切的敬意。“青山本无名,有了英烈魂,便有了英烈山。”这是人们对这座山最直观的描述。在新时代的历史征程下,我们不忘初心,回顾历史。在传承红色基因的道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图1 团队成员清扫烈士陵园 摄:李家旺
第二站:回顾红色岁月 共品非遗雅韵
7月10日,同学们参观了月克冲纪念馆和皖南徽砖博物馆,探寻广德的人文韵事。
在月克冲纪念馆内,同学们观看了一张张图文资料、一件件物品、一尊尊塑像,回顾当年先辈们英勇奉献的历史事迹,重温“小三线”岁月。通过讲解员的生动有趣的介绍,同学们感受到了历久弥新的三线建设精神,领略到了这座乡村深厚的红色底蕴。先辈们英勇顽强的精神给予了新一代青年人巨大的鼓舞,同学们在感叹如今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的同时,更加坚定了践行传承历史的使命。
图2 团队成员认真观察展品 摄:祁翔
经过一上午的调研,同学们有些许疲惫,但这并没有让同学们停下探访雅韵的路程。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来到了新杭镇皖南徽砖博物馆,踏上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这里不仅是一座收藏着无数精美徽砖的艺术殿堂,更是承载着千年传统文化精髓的艺术家园。博物馆通过现代科技的手段,让同学们了解了徽砖烧制的过程,倾听每一块砖所带来的故事,与历史对望,与古人交流。在博物馆内,同学们欣赏独具美感的砖雕作品,了解皖南砖雕风格的多样性,亲身体验砖雕的过程。同学们沉醉其中,感受那份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与文化韵味。
其中,皖南徽砖博物馆创始人黄章程先生与同学们深入交流了徽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他表示,会将初心贯彻到底,在砖雕的路上不断前行,同时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徽砖保护中来。同学们为徽砖的制作过程感到震撼,同时也为传承人的持之以恒所感动。走进徽砖,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更坚定了守护这份瑰宝的决心和毅力。
图3 团队成员与黄章程先生交谈 摄:李家旺
第三站:共绘乡村图景,讴歌美好时代
7月10日,团队成员走访了月克冲村落百、家庙村和柏垫镇,针对特色文化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以及国家扶持政策宣传与反诈宣传。在月克冲村落走访时,一位叔叔向团队成员普及了这个村落的生活习惯以及地形等状况,也向同学们普及了哪些是工厂搬迁后的旧房子、搬迁后工人的安置等。同时,他还希望这个地方能被更多的人所知道,注入更多的青年活力。同学们也认识到,青年一代当化历程为动力,自觉担当起使命。
图4 团队成员与村民交谈 摄:祁翔
通过本次三下乡活动,团队成员深受红色基因与传统文化的震撼,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终会熠熠生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时光如白驹过隙,团队成员通过两天的调研、走访,挥洒汗水,磨练毅力。同学们不仅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收获了村民们的真诚。调研的途中虽然有一些磨难与困难,但是通过同学们的相互鼓励和支持,都能够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团队成员们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升自我,明确自我定位,实现自我目标,为社会主义新时代注入青年活力!
- 音启心智,爱暖童心——义演共筑关爱桥梁
- 7月15日,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赴合肥心智障碍儿童康复中心艺术惠民实践团队,在合肥市摩尔广场举办了一场以“关爱心智障碍儿童,用音
- 07-16 关注:9
- 梦想画布,彩绘未来
- 池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赴池州市贵池区“田间课堂”实践团开展绘画活动
- 07-16 关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