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源于习惯,习惯来自日常。在当今社会,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为了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综合素质,2024年7月16日,武昌理工学院“青春筑梦”通城志愿服务队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五里镇治全村开展了“习惯的养成”教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习惯的养成”课程涵盖了学习、生活和行为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主动复习、预习课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良好习惯。教育学生养成规律作息、合理饮食、讲究卫生、节约用水用电等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护公共设施等良好习惯。
课程由“大象效应”引入,引导同学们思考“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为何可以栓拴得住一头几千斤重的大象?”同学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的回答有的不仅体现了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还展示了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在同学们发言之后,志愿者王茜讲解“在印度和泰国,训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铁链把它绑在水泥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也就不挣扎了,直到长成大象,能轻而易举挣脱时也不会挣扎。”
什么是习惯呢?习惯是指同学们在生活中长时间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经过讲解,同学们一同总结出了习惯的三个特点:自动化、无形的、影响我们的生活。明白了习惯的特点,接下来开展讨论、找问题阶段,志愿者王茜让同学们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良习惯,从学习、生活、言行三个方面,同学们纷纷上黑板写下自己的观点,包括:上课不坐直、上课不看黑板、不讲卫生等等。这都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的不良习惯,为了纠正同学们的不良习惯,志愿者王茜教给同学们“21天定律”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
课程中,为了增强活动体验,树立信心。志愿者王茜带领同学们开展了习惯的小游戏:同学们双手十指交叉握住,看一看自己是左手拇指还是右手拇指在上?接下来,试着改变习惯,让另一只手拇指在上,十指交叉。再来一次,按刻意改过来的交叉动作,再重复一次,一直重复21次后,同学们再双手合十就习惯了许多。从小游戏中可总结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让习惯伴成长,取得好成果,成就辉煌人生!
课程的最后,李周源表示:“改变坏习惯是困难的,但我们应当及时走出舒适圈,克服掉那些坏习惯,才会变得优秀。”在“习惯的养成”课程的熏陶下,同学们必将茁壮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