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大学生新闻大学生活校园文学大学生村官
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经历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总结社会实践心得
全国排名校友会版软科排名分类排名本科排名一本排名二本排名专科排名学校地址
求职简历职场法则面试技巧职场故事求职招聘大学生就业
英语学习计算机学习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经济管理建筑设计财务会计
申请书证明书检讨书自荐信演讲稿心得体会调查报告读后感求职信推荐信其它范文

走进戴遁庵享堂,传承千年耕读文明

走进戴遁庵享堂,传承千年耕读文明

为深入学习福建省漳州市耕读文化,探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美,7月8日农学院赴漳州市长泰区“三泰耕读主题”鲜食玉米调研实践队在叶德练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长泰区古农村进行实地调研。探访古农村戴遁庵享堂,厚植农耕情怀。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戴遁庵享堂始于明代,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座落于古农小学中央,其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众多优秀子孙后代,在多个领域发光发热。严格的家规训导子孙、滋养后代,明清两代,十五名文武进士,百余人举人官仕,均为朝廷命官。
“以身作则,勿忘言传身教;立德为规,务须才至德归。”戴氏家族基祖戴皞严格要求自己,勤俭求学,孝行为人所称赞,行善积德,修身齐家。他以铜钱规苛、勉励自己,所为善事一件即投一枚铜钱于左筐,所为不圆满之事则投一枚铜钱于右筐。清乾隆版《长泰县志》记载, “戴弘亮,平居教督子孙,以勤俭为主,所遗家训,皆先正格言”,戴皞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对子孙后代同样严苛要求。其后人戴时宗、戴熺等不断丰富整理祖训家规,生生不息。戴氏注重教育、修生养性、善待他人的家风蔚然而成。
 
至今,遁庵享堂的墙壁上仍镶嵌有《劝世文》《遁庵公家训》石碑文,从勤耕苦读、奋发图强、教育子女、孝敬父母、廉洁奉公等多个方面规范族人言行。
经过四百多年的传承,古农村和戴墘村村民——现今主要的戴氏后裔,仍十分重视耕读教育,以家训育人。在古农小学,每个孩子入学后都要进入遁庵公祠,学习了解戴氏的家训家规,进行耕读教育。
 
书籍如磐石,耕读如涓流
耕读文化,起源于古代学子“半耕半读”耕读并举的生活方式之中,植根于“耕读传家”的价值取向之中。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士人躬耕的记载。《论语·子路》载“樊迟请学稼”,《说苑·立节》载有“曾子衣敝衣以耕”。
“耕”不仅是谋生的方式,从中也可以体悟“道”与“德”。《法言·学行》中说:“耕道而得道,猎德而得德”。戴遁庵享堂中的家规重视耕读教育,“耕读为本,忠孝为先,守望相助,清白传家。”十六字字箴言,勉励着戴氏后人们勤耕苦读,奋发图强,为后辈指引前进的方向。“士农二业俱要勤,方能成立免求人。勿违我言去游荡,负吾嘱托误汝身。”
在这样的家风家训教育下,戴氏一族人才辈出,“一门九进士”、”祖孙进士“、”父子进士“、”“的佳话流传至今。
 
 
 
添”灯“续福,共筑和谐社会
每年农历二月十四至十八日,戴遁庵享堂会举行点灯活动,所有新生孙儿成为祖父的人会买灯到祖祠”添灯“,寓意着”添丁“,寄托着对新生儿的祝福。改革开放后,经过移风易俗,不论是新生男孩还是女孩都会进行点灯这一传统。
除此之外,每逢双年,但凡考上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买灯挂于戴遁庵享堂之中,以此庆祝。新婚之时也会挂新婚灯,祈求家庭风调雨顺、多子多福。
戴氏族人独特的点文化灯富有仪式,蕴藏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子孙的厚望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戴氏家族四百多年的点灯传统,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以电灯笼闪耀着新时代的光芒照亮着后人的道路。
 
 
守正创新,薪火相传
戴遁庵享堂中的家规家训中蕴含的耕读文化历久弥新,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鼓舞着后人勤俭节约、立志立德。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耕读文化的当代价值不言而喻。我们新一代青年学子更应该传承和弘扬耕读文明,植根于乡村土地将耕读文明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使其与现代社会相融合。
 
 
通讯员:文/王闽珠 图/王闽珠,杨志翰
 
 
    作者:王闽珠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赴漳州市长泰区“三泰耕读主题“鲜食玉米调研实践队
    发布时间:2024-07-18    阅读:
  • 首日医院探行,共图智能康养
  • 首日医院探行,共图智能康养
  • 山东理工大学“智元怡养”实践团队于7月18日启动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淄博市大众医院,探索智能康养设备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团队成员不
  • 07-18 关注:0
  • 张湾区红卫街道:与“泥”一起 “陶”出创“艺”
  •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2024商河“梦之翼”夏令营开展“走进山
  • 景德镇古窑博物馆:千年瓷都的历史与现代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