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工匠精神的继承者与发扬者,青年对知识技能的热爱将全面推动全社会对工匠精神的价值认同。因此工商管理学院赴嘉兴市“百名学子寻访百名工匠”实践服务团于6月29日走访长安镇宴球馆,走进90后“农创客”徐铖与宴球的故事。当宴球非遗制作技艺,遇上敢闯敢试的“新生代”力量,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宴球,这道源自浙江海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当地宴席上不可或缺的佳肴。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品尝过这道美食,并赐名“宴球”,寓意着平安与团圆。
徐铖师傅向我们介绍,作为一道地方特色美食,宴球虽然在当地享有盛誉,但如何让这道美食走出海宁,是徐铖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他深知,要让传统宴球适应广大群众的口味,必须进行创新。从原料选择到食材搭配,从制作工艺到口味调试,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选用最新鲜的猪肉和透亮度最好的猪皮,确保宴球的光滑白嫩和鲜滑多汁。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徐铖终于找到了理想的宴球配方。
如何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是徐铖面临的第二个挑战。宴球产业化过程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其中他影响最深刻的是扩张时期,生产设备的选购,一般的机器无法做到连续生产大小个头一致的宴球,他们团队联合机器制造一次一次的改良,才有了如今大规模生产的机器。
2019年浙江电视台拍摄专题纪录片《浙里镇美丽——长安镇》,徐铖制作的宴球作为长安美食代表录制节目;2019年,央视《远方的家》栏目组采访又对宴球进行了拍摄;2019年,寺弄开街并开设了长安宴球馆,邀请入驻售卖;2023年10月,入选第四届浙江特色伴手礼产品;2023年11月,徐铖带着长安刺毛宴球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何为工匠精神?徐铖师傅身体力行诠释了其对发扬光大家乡特色小吃的执着,对宴球生产线的精益求精。在谈到对当前行业时其眼睛闪出的耀眼光芒体现其对此的热爱。就是因为如此优秀的工匠精神才让其能够取得现在的成就。这些都是我们作为青年大学生能够学习的方面。他的个人经历与其工匠精神是我们前进的一个标杆,让我们能够思考如何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并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