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力亲行,回报社会
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编程与计算机技术已成为驱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然而,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为了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兴趣、数字素养、提升他们的编程能力,激发他们对未来科技发展的热情与想象力,烟台大学的大学生们特别策划了“编译未来”青少年志愿服务团暑期实践活动,通过社区宣讲、夏令营等形式,以所学回报社会,以实践促学。
今天是“编译未来”社会实践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的第一天,经过协商沟通,队员们最终决定将要在红色小院、联华社区两个居民小区进行社区宣传,社区宣讲的主要内容是为小朋友们讲解、带领小朋友们操作科学小实验,点燃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一大早,“编译未来”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就从各自住处提前到达了红色小院,在红色小院15号楼附近的公共娱乐设施处集合。集合完毕后,队员们集体前往红色小院爱心服务站,进行宣讲前的准备。
实践队成员们把提前准备好的PPT传输到电脑上,检查宣讲要用到的道具,确定宣讲顺序,重新摆放桌椅,引导小朋友及其家长入座……
完成这些准备工作后,时针悄悄走到了九点的位置,社区宣讲正式开始。
红色小院爱心服务站的工作人员首先对“编译未来”社会实践队的到来表达了欢迎,之后,服务站工作人员将麦克风交给实践队宣讲人。
第一个科学小实验是“飞而不落的气球”,宣讲人首先介绍了该实验的科学原理——伯努利原理,即在水流或气流中,速度大的地方压强小,反之,速度小的地方压强大,并举了船吸现象、高铁的安全黄线等例子来方便小朋友们理解,然后宣讲人与搭档合作展示了气球是如何飞而不落的,最后实践队组织协助小朋友们排队上前操作该实验。
第二个科学小实验是酚酞变色实验,宣讲人为小朋友们讲解了酸碱性的定义,提问小朋友们日常生活中呈酸性、碱性的物品,小朋友们回答有醋、肥皂等,宣讲人告诉小朋友酚酞是检验物质酸碱性的一种重要试剂——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宣讲人先将酚酞倒入试管中,试管内液体无色,后将酸性溶液倒入试管中并轻微快速摇晃,试管内液体逐渐变为红色,小朋友们发出惊呼。由于时间和物资有限,而小朋友们人数又比较多,所以这次我们只邀请了部分小朋友上台实操。
第三个科学小实验是水火箭实验,宣讲人首先讲了火箭发射的原理,屏幕上升腾的火箭激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之后宣讲人引出水火箭的发射原理,解释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发挥的重要作用。实践队带领小朋友们走出户外,在院子里向小朋友们展示水火箭的发射,可以看到,小朋友们对这项实验的兴趣最浓,在水火箭发射到空中的那一刻,小朋友们的情绪达到了高潮。小朋友们不断发出惊呼声,纷纷争着做这次实验。
上午时间有限,实践队只宣讲了这三个实验,宣讲结束后,实践队与小朋友们合影留念,小朋友们各自被家长带走,实践队成员留下帮忙整理宣讲教室。
下午,实践队在两点钟之前赶到联华社区,在退伍军人服务站集合,稍作休息后便开始准备下午的宣讲。
下午宣讲的第一个科学小实验是油水分离实验,宣讲人首先将水倒入试管内,之后又将油倒入试管内,油水之间形成分离,宣讲人借此给小朋友们普及了物质的密度属性这一科学道理。
第二个实验是空气炮实验,宣讲人把用硬纸板做成的箱子当作空气炮,利用自制空气炮能击落炮口前方的物品这一现象向小朋友们科普了空气压缩和释放的知识。
第三个实验是色素染色实验,通过染色使观察对象更清楚明显。
剩下的时间实践队再次为小朋友们做了飞而不落的气球、酚酞变色和水火箭实验。
所有的实验全部结束后,实践队与小朋友们合影留念,小朋友们有序被家长带回,实践队成员各自返回。
宣讲期间,小朋友从中学习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实践队成员从中获得了成就感,实践队与小朋友亲密互动、相处融洽,共同度过了一段和谐美好的时光。
作者:烟台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团委 来源:烟台大学编译未来志愿服务团
- 养老实践映日辉 宣讲敬老情绵长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社区老年建设成为一个日趋重要的发展方向。为了深入了解当前杭州市社区老年建设、学习优秀成果,浙江理工大
- 07-20 关注:0
- 东湖学子走进屈姑国际农业集团
- “你知道世界柑橘的故乡在哪里吗?你了解中国柑橘的渊源吗?你聆听过千年《橘颂》的故事吗?你听说过脐橙之乡的美名吗?”
7月17日, - 07-20 关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