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学子“三下乡”:深入宣城广德市调研,
感受军工革命精神与传统非遗文化交融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投身社会实践,7月9日至7月11日,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子深入宣城广德市,在英烈山缅怀航空革命先烈,参观英烈山纪念馆、月克冲纪念馆和皖南徽砖博物馆,同砖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章程老师面对面交谈,于周边地区展开文化宣讲,为红色革命文化赓续传承和非遗文化传承保护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航空报国,英魂永垂不朽
在高温的考验下,团队成员们于7月9日下午攀登“六·三”空难地英烈山。他们不畏艰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汗水浸湿了衣衫,但心中的信念和对英烈的敬仰让他们坚定前行。到达山顶后,团队成员们整齐排列,向英烈们集体默哀,表达对烈士们的深深哀思。随后,他们为烈士陵园扫墓,清理周围的杂草落叶,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英烈的敬意。
图 1 团队成员在英烈山烈士陵园扫墓 (摄:李家旺)
在英烈山纪念馆,团队成员们通过观看历史照片、实物和文献资料,详细了解了“六·三”空难的历史背景和烈士们的英勇事迹。馆内的每一件展品都讲述着一段感人的故事,让团队成员们深受触动,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红色精神的内涵。他们被烈士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顾个人安危,为祖国航空事业牺牲一切的精神所感动,这种精神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前进。
军工强国,坚持开拓创新
7月10日,调研团前往月克冲纪念馆,这里是三线时期军工红色革命文化的见证。团队成员们在这里了解了我国军工事业的发展历程,感受了老一辈军工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参观过程中,大家为军工先辈们的伟大贡献所感动,纷纷表示要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月克冲纪念馆的参观,不仅让团队成员们对我国军工历史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也让他们明白了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图 2 在月客冲纪念馆讲解员为团队成员讲解三线革命时期历史 (摄:南姝君)
在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们并未立即离开,而是向周边居民发放了关于月克冲纪念馆红色革命文化的调查问卷,了解当地居民对红色革命文化的认知程度。他们耐心地向居民们普及国家资助政策,帮助居民们了解如何通过这些政策改善生活条件。同时,针对电信诈骗问题,团队成员们还进行了反电诈知识的宣传,传授识别和防范电信诈骗的方法,提醒大家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文化兴国,探访砖雕古韵
为了深入了解砖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志愿者们于7月10日下午来到了皖南徽砖博物馆,对砖雕非遗传承人黄章程先生进行了专访。黄先生结合自身经历,向志愿者们介绍了砖雕的起源、发展历程、工艺特点和文化内涵。他指出,砖雕工艺复杂,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积累,传承人不仅要具备精湛的技艺,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黄先生还带领志愿者们参观了博物馆中陈列的各式砖雕作品,包括精美的砖雕门楼、砖雕壁画、砖雕家具等,让志愿者们近距离感受砖雕艺术的独特魅力。他还详细介绍了砖雕作品的创作过程,包括选材、雕刻、打磨等工序,让志愿者们对砖雕工艺的精湛程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图 3 砖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章程老师为观察团成员讲解砖雕未来的传承保护 (摄:李家旺)
黄先生对砖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他认为,要加强对砖雕文化的宣传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砖雕;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砖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要创新砖雕产品的开发,将砖雕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砖雕走进千家万户。他还对观察团本次的调研给予了高度评价,表达了对大学生群体这一做法的认可,表达了与安徽理工大学调研团队建立长期对接关系的意愿。
青春力量,安徽理工大学学子在担当
7月11日下午,团队成员结束了他们的广德之旅,为探寻红色军工革命文化和探索传统非遗文化的行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图 4调研团成员在英烈山脚下的合影留念 (摄:李家旺)
此次调研结束后,观察团成员表示,赓续传承红色军工文化与传统非遗文化是青年一代的重大使命,他们将把此次实践活动的收获和体会带回校园,与同学们分享,并积极参与到军工革命文化的弘扬与传统非遗文化传承的实践中去,为实现中国传统非遗文化保护和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