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流秦韵长,诗绘生态章。秦淮河,这条“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流淌着的不仅仅是清澈的河水,也不仅仅是六朝金粉和南明遗恨,更有着船载斗量、华美绚丽的诗篇。作为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的生态环境状况更是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生灵百态”生物多样性调研团队在张艺老师的指导下来到了南京溧水秦淮河沿岸展开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实践,为采集以探究秦淮河沿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拉开了保护秦淮河的序幕。
团队合照
秦淮河作为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她停留,同时她还是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宝库。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秦淮河的生态环境安全出现了危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全面了解秦淮河生态的现状,我们的团队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携带专业工具,开展了这段充满探索与挑战的探索之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记录了河流的自然面貌和生物多样性,希望为保护秦淮河的未来提供实质性的数据和见解。
本次实践依照的秦淮源公园-晶明村-江宁区诚信大道桥-秣陵码头线路进行。在研究生学长学姐们的悉心指导下,团队成员携带直尺、塑封袋等自主进行采样。
采样地点
采样的第一步需要随机选择一块植被覆盖区,用卷尺,筷子和样方绳圈画出一块50cmX50cm的正方形区域。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可以让后续的鉴别与采样更加顺利。同时区域的随机选择也让采样更具代表性,更具说服力。第二步则是开始鉴别圈画区域内的植物名称,并且记录它们在这区域内的数量。这也是整个采样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采样的精确度,进而会影响到我们对这片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判定。第三步是对样地内每一植物种进行叶片采样,对每一种植物随机的采3-5片的叶片,封装到塑封袋中,后续还需放入冰箱中保存。以便为后续的植物相关属性测试做准备。
实地采样
在一天的实践中,同学们认识到了蓬草、委陵菜和地锦草等多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团队的成员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如复杂的河道环境、多变的天气条件,采集了二十余种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叶片样本,对秦淮河沿岸的植物群落丰富度和生态环境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采样工作结束后,队员将采集到的植物叶片进行清洗、分类、干重测量、扫描、表面积计算、装袋、烘干、湿重测量等操作,计算植物比叶面积(SLA)和叶干物质含量(LDMC)。队员们将数据进行整合汇总,对实验结果进行初步分析,以此来研究秦淮河上游至下游沿岸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情况。
实验室测定
经过户外采样调研和实验室分析,我们发现秣陵码头在所有调研区域内有着最高的物种丰富度,不仅植被种类多,同时也有着较多的物种数量。究其原因,我们发现该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使该地区有着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其中,该地区优势物种的叶面积并不大,反而数量较少的一年蓬有着最大的叶面积。生物丰富度次之的为秦淮源公园,共有着5种植被,其中优势种有着最大叶片面积。而其他两个地区,生物丰富度均较低,我们认为,是较多的人类活动干扰所导致的。如江宁区诚信大桥区域,虽然植被总量丰富,但是物种较为单一,主要以香附子为主,存在少量牛筋草。是人工选育所导致的,这也导致了该地区生物丰富度较低。
通过在野外进行采样和实验室中进行测定,团队成员深刻体验到了生态学实践的科学性,并认识到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植物的多样性是评估群落生物组成结构的关键指标,它不仅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直接反映了生态环境的质量。作为资环学子,保护秦淮河周边的生态环境并提升其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责任所在。我们希望通过团队的努力,为今后秦淮河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植物性状研究,贡献出一份我们的青春力量。
秦淮水悠悠,长桥寻旧迹。用实际行动深入研究秦淮河的生态系统,擦亮绿色发展的秦淮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