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专业特长赋能和美乡村,推动花鼓灯的传承与发展,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赴怀远县河溜镇莲花村艺术支教实践团队来到了花鼓灯非遗传承基地成功展开了为期7天的支教与交流活动,为乡村孩子带来美的熏陶与专业的指导,进一步推进了乡村舞蹈教育的规范化与多元化。
本次支教面向5-12岁的儿童,本次教学内容不仅有系统化的基本功练习,科学化的考级组合学习,更有个性化的剧目教学,老师们为此次教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与备案,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与丰富的学习内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团队成员们还利用休息间隙安排了与花鼓灯传承老艺人的交流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非遗文化的了解与挖掘,推进花鼓灯的传承与发展。
在课堂上,面对小班的教学老师更多是针对孩子们兴趣的启蒙与表现力的培养,通过儿歌与趣味化的游戏将孩子们带入课堂融入课堂,进行有效互动,搭建孩子们自信的桥梁。对于中班的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基本功的练习,打好夯实的舞蹈基础,逐步解决孩子们软度差,体能弱的问题,从舞蹈解剖学出发给孩子们提供科学性的指导与系统可持续的发展,建立孩子们正确的基本功练习认知,在避免受伤与损伤的基础上提高基本功水平。大班的孩子更多的问题集中于技巧基础差,舞蹈风格不明确,老师们对于她们的学习更多是给予逐步深入的技巧分步训练,和民族舞蹈元素特点的了解与学习。并且在教学大班的过程中老师们也更加注重孩子们的想法,提供针对化指导,强调个性化发展。
这次活动的展开不仅获得了孩子与家长的高度评价,纷纷表示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持续举办,给乡村孩子们也能带来优质的教育,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认可及支持。并且在此次活动中,团队成员们也有了更多的感悟,他们说乡村建设需要这样的专业性艺术人才,老师存在的意义不仅是教会人们一项技能,更是带他们走入美的世界,建造丰富的精神世界,提高综合素质,人们对生活的需要也不再局限于吃的饱穿的暖了,对精神文明的需要更是迫在眉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作为一名艺术学习者和未来的工作者,既要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精神文化需求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要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出努力,为人民的觉醒,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为建设中国式的艺术现代化而努力奋斗。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青年是社会的脊梁,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脊梁,必将不负所望,立鸿图之志,行稳志远,进而有为,争做时代先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