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古称淮水,是金陵古城的护城河,也是中华千年文化的载体。发源于江苏省句容市,它像一条蜿蜒的玉带,缓缓流淌过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最终融入长江的怀抱。
秦淮河作为南京的灵魂和生命线,其水质状况不仅关乎生态平衡,更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因此,南农资环学子成立“碧流秦韵长-水质检测小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实地考察秦淮河的水质情况,为后续治理、维护南京母亲河的生态环境做出努力。
在6月25日,小组成员展开了一场秦淮河水质调研活动,旨在深入了解并评估秦淮河流域的水质状况。在一天的时间内,同学们先后去了秦淮源公园-晶明村-诚信大道桥-秣陵码头四个地点进行了一系列细致的水样采集工作。看到不同地区的风景的同时,也观察到了不同流域的水质差异,这让同学们对秦淮河水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除此之外,水质检测小队还记录了水域附近的植被生长情况和周边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充分地分析了各方面影响因素,为后续制定治理方案做充足准备。

图1 秦淮源公园采样照片
图2 诚信大道桥采样照片
在诚信大道桥采样点,郑聚锋老师和同学协调合作,在陡峭的河岸边为小队采集到了珍贵的水样。
水样采集任务圆满结束后,小队成员携带着宝贵样本返回校园,随即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样品检测工作中。他们根据事先明确的职责分工,分别承担起测定水样pH值、总氮、溶解氧(DO)等重要水质参数的任务。检测流程一丝不苟地执行完毕后,成员们开始细致地对各自负责的数据进行深度剖析与整合,这一过程涵盖了时间轴与空间分布两个核心维度,通过反复对比与全面分析,力求精准揭示水质变化背后的驱动因素及其演变规律。
为进一步直观展示研究成果,小队成员熟练运用各类专业软件,精心绘制出详尽的分析图表,并据此撰写出内容详实、见解深刻的实践报告。这一系列工作不仅加深了团队对秦淮河特定流域水质现状的全面认识,还结合当地植被覆盖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水环境治理策略,为改善该地区水环境质量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图3 实验室检测照片
在本次暑期实践活动中,成员们在导师的悉心引领下,历经从初期主题的精心构想到细致分工与充分准备,再到后续具体实践的扎实执行,全程不仅极大地锻炼并彰显了资源环境学子的实践操作与创新能力,还成功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际应用的深度转化,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此外,“碧流秦韵长-水质检测小队”水质保护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超越了单一的科学知识学习范畴,它更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学术研究与公众认知。活动积极向市民普及水资源保护的科学知识,通过多样化的科普宣传方式,有效提升了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激发了社会各界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注与参与热情。
"将环境保护视为生产之基,我们如同珍视双眼般守护着这片净土,南农资环青年们誓将以满腔热忱,为清澈水源贡献一份温暖;以不懈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途中点亮一束光芒;以实际行动,为构筑美丽中国添砖加瓦,矢志不渝地投身于秦淮母亲河的生态守护之中,让爱河之心,代代相传,熠熠生辉!"

图4 小组成员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