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学子三下乡:忆往昔峥嵘岁月,传万代红色基因
红色是中国革命的底色,基因意味着赓续和传承。为了响应当代社会对红色基因的传承,滁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赴滁探索红色基因小分队以“忆往昔峥嵘岁月,传万代红色基因”为主题,深入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开展了一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6月28日,在准备好队旗及相关的资料后,正式开启为期一周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图为团队成员正式开展三下乡的合照
6月29日,为了传承红色精神,激发青年学生的担当力量,我们前往滁州市琅琊区凤凰湖红色驿站进行了参观学习,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红色文化教育之旅。
凤凰湖红色驿站,作为琅琊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服务的重要平台,自建立以来便承载着传承红色基因、服务社区群众的重要使命。驿站内,工作人员为我们介绍了凤凰社区内的好人好事以及驿站为群众做出的贡献,驿站人员深度贯彻为人们服务的理念,坚持以人们为中心,服务大局的宗旨。成员们认真聆听,感慨万千,对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图为工作人员展示的好人证
6月30日,为了解当代青年对红色文化的认识程度,实践小组前往滁州市博物馆,在馆内实践成员对观展人员进行采访,通过简单的交流沟通,我们认识到大多数人对滁州的革命历史和红色基因了解不深,进行红色基因传承刻不容缓。而博物馆作为历史的守护者,文化的传承者。馆内陈列的每一件文物,都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件展品背后都凝聚着革命先烈的血与汗。馆中介绍了抗战早期衣服和武器等珍贵文物,让人感受到抗战的艰难。“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民族不会有光明的前途,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城市也无法拥有美好的未来。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创造未来。
图为博物馆部分展品
7月1日,我们团队集体出发至滁州市城市记忆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一起进入馆内,观看闪耀着红色革命基因的展览并进行拍照。在展区中看到许多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在抗战时期大批滁人烈士献身革命:罗炳辉组建新四军第五支队、孙一新为新四军筹集粮饷……这些革命故事不仅展现了滁州人民在革命斗争中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也激励着当代青年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图为部分抗战历史
而在1978年改革开放时期,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率先实行“大包干”,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一创举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岗村的改革精神被概括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成果,对全国农村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图为改革开放时期滁州的杰出贡献
通过此次三下乡,我们共同回顾了那段不平凡的红色岁月,对滁州城市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更加切身领悟到艰苦奋斗时期的红色精神凝结。在历史遗址中感悟伟大红色精神,实践队员们表示要做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宣传者,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为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