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大学生新闻大学生活校园文学大学生村官
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经历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总结社会实践心得
全国排名校友会版软科排名分类排名本科排名一本排名二本排名专科排名学校地址
求职简历职场法则面试技巧职场故事求职招聘大学生就业
英语学习计算机学习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经济管理建筑设计财务会计
申请书证明书检讨书自荐信演讲稿心得体会调查报告读后感求职信推荐信其它范文

淮师学子三下乡:追寻蒙城革命精神之旅

  为追寻红色革命记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伟大内涵,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淮北师范大学创建了“红色基因深植八皖,奋进五年再启新篇“点亮八皖活动,2024年7月16日,团队志愿者王鑫前往蒙城县烈士陵园,瞻仰革命烈士,寻找革命历史记忆。

周元烈士

  1938年5月,周元率领的守蒙城部队,在极度不利的战况下,英勇抗击日军的进攻。他们孤军奋战,武器装备匮乏,兵力稀少,却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坚守城池。三昼夜间,城内硝烟弥漫,弹雨如鼓,周元带领的守军不畏强敌,不怕死亡,用生命和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铜墙铁壁。在激战中,周元展现出了无畏的决心和非凡的军事才能。他指挥部队在城墙上顽强抵抗,尽管敌军数倍于己,仍然奋不顾身地与之拼杀,以身殉国。当四门城墙陷落之时,周元身中数弹,仍然奋起反击,率领仅存的勇士们展开惨烈的肉搏和巷战,誓死保卫每一寸土地,每一个同胞。周元的坚守和英勇,不仅在当时成为士兵们的楷模和榜样,也成为后人铭记的典范。他的牺牲和无畏精神,最终确保了蒙城的防守任务完成,有效地牵制了日军的进攻,为主力部队撤退争取了宝贵时间,保留了中国抗战的力量核心。周元与他的战友们,用血肉之躯书写了忠诚和英雄的篇章,成为抗战岁月中永恒的象征。

过家和烈士

  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京津一片白色恐怖,过家和不得不离开校园。民国17年6月,中共北方局派遣过家和与彭雪枫前往十七军刘珍年部展开兵运工作。彭雪枫任职政宣处宣传科长,过家和则担任组织科长。他们在军中秘密举办“读书会”,创办“沪澳书店”,并创立《渤海日报》,暗中发展党员。他们激励革命思想,积极参与组建中共烟台特支。民国18年,过家和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注意,他被迫“遣送”出境,直到同年12月才得以返回蒙城。接下来,他前往张家口,后来又转赴天津,与中共地下组织取得联系。民园24年,过家和与叔叔过之瀚、叔祖过修伟等61名“政治犯”一同获释,这再次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过家和随后到安国县任税务局长。民国26年(1937年)春,他前往延安,在河南新安县会见何基沣,任何部中校军需。民国29年,他前往安徽淮北地区,积极投身抗日救国事业。然而,9月中旬,他在从蒙城前往上海的路上,经过双涧集东潭老荒时,遭到国民党特务的包围,最终惨遭杀害。

罗会廉烈士

  1944年12月3日,罗会廉奉命率领六位战友前往肖县,执行重要使命。途经涡阳南石弓山的高楼庄时,300余名日伪军伏击。罗会廉果断命令三名同志占领有利地形,勇敢地展开还击。手持短枪,他沉着应战,弹无虚发。经过激烈战斗一个多小时,侦察排副排长窦广道、班长聂书汉先后壮烈牺牲。罗会廉巧妙利用房屋夹墙的地形优势,英勇地抵抗敌人的猛攻。敌人得知他是干部,试图诱降,但罗会廉毫不动摇,坚决拒绝。最终,在枪炮齐鸣的弹雨中,他壮烈牺牲,年仅30岁。罗会廉生前在蒙城和坛城地区默默开展革命工作,深受当地人民敬重。他的遗骨安葬于坛城王楼,今日王楼罗会廉烈士陵园。新四军第四师司令部为了纪念他的英雄事迹,修建了纪念亭,立碑铭文,镌刻着“罗会廉同志传略”。第四师的领导人韦国清、张震、吴芝圃联名撰写敬辞,赞颂道:石弓山依旧屹立,淝河水依然川流不息;会廉同志虽身殒命,其英魂永存,与山水长存。

蒙城青年

  1937年11月,蒙城的进步青年邵光,千里迢迢奔赴延安,踏入抗日军政大学的大门。随后,马敦五、陆振亚、李茂修、陆一涵、马彝伦等蒙城出生的青年,也相继来到陕西,进入中国共产党在三原县安吴堡举办的“西北青年战时训练班”,接受学习与培训。这段时光,让他们对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马列主义有了初步的领悟。在那里,他们学会了如何发动群众,如何进行游击战斗,这些成为他们后来抗战岁月中的宝贵财富。尤为重要的是,他们有幸听取了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伟大领袖的政治、军事及战略问题的报告。这些深刻的讲话,不仅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阶级觉悟,也坚定了他们抗战必胜的信心。

  1938年3月,邵光、马敦五等经过党组织的培训,回到了家乡。他们面对国民党地方当局口头上的抗日宣言,却看不到实际行动。他们毅然挺身而出,独立自主地建立了抗日群众组织。首先,在涡北香山庙小学,他们成立了“蒙城青年救国团”,随后又组建了“蒙城青年抗敌协会”。他们与工、商、农各界的抗日组织紧密合作,在蒙城城乡广泛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初步开创了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抗日救亡运动。这段历史,铭刻着他们不畏艰难、勇敢无畏的青春岁月,为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青春和热血。

  在找寻英雄历史的过程中,新一代青年应当不仅仅是追忆那段悲壮岁月,更要铭记他们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英雄气概。他们在抗日救亡的征程上,为了国家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和青春。纪念英雄,是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与奉献,同时也是让如今一代在今天的生活中汲取力量,传承那份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王鑫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
    发布时间:2024-07-23    阅读:
  • 以青春之名,行文明之旅丨“文旅+环保”:构筑文旅绿色风尚
  • 淮北师范大学“红色基因深植八皖,奋进五年再启新篇”点亮八皖实
  •  "寓教于乐,经管学院‘财智启航营’融合价值观与实用技能的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