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三下乡丨法治兴龙江,信仰定乾坤
为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更好知悉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法治建设现状以及结合当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情况,广州新华学院龙韵乡情社会实践队对龙江司法所汤婉琪副所长、司法所社区矫正以及公共法律服务的工作人员进行采访。此次采访围绕社区矫正工作的创新实践举措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优化完善策略展开,实践队队员通过交流学习,收获颇丰。与此同时,实践队还对当地优秀党员进行访谈,学习其优秀品质与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01 社区矫正
以心换心,重塑未来
据工作人员介绍,对于社矫对象的监管极为严格,不仅会实时追踪社矫对象的位置信息,还要求社矫对象定期提交心得报告和思想汇报,以强化监管力度。对于部分社矫对象“明知故犯”的心态,工作人员表示,这往往源于复杂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心理因素。对此,司法所不仅加强对其的法律教育,还特别注重心理疏导,努力引导他们正视错误,积极投身改造。对于未成年人社矫对象,司法所更是给予特别的关注。不仅对其实施单独的保护宣告,还安排专门的基地学习,并与其父母进行深入的思想沟通。对于父母疏于管教的情况,司法所也积极介入,协调家庭关系,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司法所社矫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司法所工作人员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措施,使得无数迷途者得以找回人生的方向。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以心换心、重塑未来”的深刻内涵,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了力量。
02 公共法律服务
牢筑防线,点亮未来
龙江司法所作为基层法律服务的前沿阵地,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针对近年来社会关注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龙江司法所积极响应顺德司法局的号召,加大力度宣传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性及意义,注重保护其合法权益,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此外,龙江司法所还创新普法宣传模式,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庭审过程,从而深刻理解法律法规,增强预防犯罪的意识。
03 寄语未来法律工作者
筑牢专业根基,锚定目标前行
良法善治,民之所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进步和社会状况的变化,各种新型法律问题层出不穷。基于此社会现状,龙江司法所汤婉琪副所长对实践队表示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增强自身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规划好就业路线,坚定不移实现自身理想目标。
04 优秀党员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当张国怡谈及为何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他说:“有党旗飘扬的地方,就感觉到温暖和幸福。”正是这份对党的深厚感情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憧憬,驱使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最终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在他看来,党员的身份不是空谈,而是要通过实际行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疫情中的坚守与奉献
张国怡回想起新冠疫情时期,他主动请缨前往村委帮忙,参与疫情防控工作。那段时间,他几乎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抗疫一线,连与家人相处的时间都少之又少。他深知,作为一名党员,关键时刻必须冲在前面,用实际行动践行“我是党员我先上”的承诺。
人民陪审员的责任与担当
此外,张国怡作为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的一名人民陪审员,他深知自己肩负的法律责任和社会使命。他积极参与案件的审理工作,不断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谈到未成年人案件时,张国怡表示深感忧虑。他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爱与保护,强调监护人责任教育的重要性,并倡导学校、村委、社工等多方协作,共同构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坚固法治屏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铭记历史,勇担使命
在采访尾声,张国怡对青年寄予深切期望。他强调青年党员应保持思想纯洁、作风优良,增强防腐拒变能力,并号召广大青年树立正确三观,要铭记历史,勇于担当,时刻保持思想纯洁和作风优良,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洪流中去,为国家昌盛贡献力量。
在龙江镇这片充满创新与活力的土地上,我们看到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感受到了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深切关怀,更见证了像张国怡这样优秀党员。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用汗水和智慧筑牢了法治的防线,点亮了未来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