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未来,共绘成长蓝图——"编译未来志愿服务团"活动纪实第三天
在晨光初破晓的温柔中,"编译未来志愿服务团"迎来了其公益活动的第三天,这一天,不仅是对知识的探索与传递,更是爱心与智慧的火花碰撞,为孩子们的世界添上了斑斓的一笔。
Scratch编程启航,红色教育筑魂
随着第一缕阳光悄悄探进教室,孩子们带着对新一天的憧憬与好奇,早早地聚集在了活动室。今天,他们即将踏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之旅——Scratch编程与红色安全教育并行的双重体验。
上午的第一堂课,是充满创意与想象的Scratch编程课。Scratch,这款专为青少年设计的图形化编程语言,以其直观易懂的界面和无限的创意空间,成为了孩子们探索编程世界的钥匙。志愿服务团的成员们,化身为引导者和启发者,耐心地向孩子们介绍Scratch的基本操作界面和编程逻辑。
“想象一下,你是一只勇敢的小猫,要跳过一个个彩色的格子,到达终点。”随着老师的引导,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开始动手尝试,通过拖拽积木块的方式,构建出小猫跳跃的指令。从简单的向前移动、跳跃,到复杂的条件判断、循环结构,每一步都凝聚着孩子们的思考与探索。当屏幕上,那只由他们亲手编程的小猫成功跳过所有格子时,教室里爆发出了阵阵欢呼,那是成就感与喜悦交织的旋律。
红色教育安全专题课:历史的记忆,安全的守护
随后,为了让孩子们在科技的海洋中不忘历史,珍惜当下,志愿服务团特别安排了红色教育安全专题课。课程以生动的视频、图片和故事为载体,带领孩子们穿越时空,回顾了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历程。通过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课程还穿插了安全教育内容,包括网络安全、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等多个方面。志愿者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实例,向孩子们传授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时,也能学会保护自己,健康成长。
Scratch进阶挑战,科学小实验探秘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忙碌的身影上,为这方小小的天地增添了几分温馨与活力。下午的活动,继续深化了上午的学习体验,既有Scratch编程的进阶挑战,又有科学小实验的奇妙探索。
下午的Scratch编程课,难度有所提升,但孩子们的热情却丝毫未减。这次,他们面临的任务是设计一款“小猫抓小老鼠”的游戏。相比之前的“小猫跳格子”,这个游戏需要更加复杂的逻辑设计和角色交互。
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开始分组讨论,共同策划游戏方案。他们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相视一笑,那份专注与投入,让人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经过一番努力,一个个充满创意与趣味性的游戏作品应运而生。在游戏中,小猫与小老鼠之间的智勇较量,不仅考验了孩子们的编程技能,更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科学小实验:酚酞变色的奇妙之旅
紧接着,是孩子们期待已久的科学小实验环节——酚酞变色。这个实验以其直观且神奇的现象,吸引了孩子们的全部注意力。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实验器材,将酚酞溶液滴入不同酸碱度的液体中,观察着溶液颜色的变化。
“哇!看,它变红了!”“这个怎么变蓝了?”孩子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他们兴奋地交流着自己的发现与猜测。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不仅了解了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还亲身体验了科学探索的乐趣和魅力。
编织未来,爱在传递
随着夕阳西下,"编译未来志愿服务团"第三天的活动也缓缓落下帷幕。这一天,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知识的收获,是技能的提升,更是心灵的触动。而对于志愿服务团的成员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志愿服务活动,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成长的见证。
在未来的日子里,"编译未来志愿服务团"将继续秉持着“传递知识,播种希望”的初心,用爱与智慧为更多的孩子点亮前行的道路。他们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定能编织出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充满希望的未来。
作者:烟台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志愿服务团 来源:烟台大学编译未来志愿服务团
- 弘丹漆文化——开展漆扇进校园活动
- 漆染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为弘扬丹漆文化,亲身感受非遗的魅力,近日,曲阜师范
- 07-25 关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