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大学生新闻大学生活校园文学大学生村官
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经历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总结社会实践心得
全国排名校友会版软科排名分类排名本科排名一本排名二本排名专科排名学校地址
求职简历职场法则面试技巧职场故事求职招聘大学生就业
英语学习计算机学习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经济管理建筑设计财务会计
申请书证明书检讨书自荐信演讲稿心得体会调查报告读后感求职信推荐信其它范文

广东金融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同“粥”共济实践团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擂茶粥,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流行于广东英德农村地区。擂茶粥作为一道具有浓厚文化底蕴和独特风味的非遗美食,其制作工艺精湛、口感丰富多样、营养价值高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当地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了传承擂茶粥,广东金融学院的同“粥”共济队根据黎溪镇本地特色与实际需求,以宣传本土擂茶粥为主题,助力黎溪镇文化建设为目标,于近期前往黎溪镇开展实践活动。
    

1.匠心策划,筑梦前行

    同“粥”共济队通过深入认识和挖掘黎溪镇本地擂茶粥特色,结合广东金融学院红色金融特色,精心制定了“1+2+3”实践方向。其中,“1”是指一个擂茶粥主题;“2”是指采用“线上+线下”的两种宣传方法;“3”是指三个三实践任务,分别是“三个重点”“三个精神”、“三个助力”。“三个重点”分别是重点培养本地青年对擂茶粥文化的兴趣、重点加强村民对擂茶粥文化内涵的认识、重点推动擂茶粥文化走出去;“三个精神”分别是赓续二十大精神、发扬党建精神、弘扬红色金融精神;“三个助力”分别是助力黎溪镇“N+项目”建设、助力文化传承与保护、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突击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科专业特长,通过巧方法、多渠道、新内容实现文化赋能黎溪“百千万工程”。
 

2.实践活动内容

老少同欢,粥茶传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其核心在于本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本地人的浓厚情感与责任感。为加深本地人对擂茶粥文化的热爱和认同,广东金融学院同“粥”共济队在团黎溪镇委的支持下开展了“乡民擂茶粥比赛”和“非遗擂茶粥文化进校园”活动,以此鼓动男女老少提高传承意识。其中,“乡民擂茶粥比赛”邀请各个年龄段的擂茶高手参赛,众多群众到现场观摩。比赛现场,茶香飘飘,参赛者们将擂茶粥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而“非遗擂茶粥入校园”活动,在黎溪中学通过讲授知识、放映电影、知识竞赛、制作体验等形式激发了学生对擂茶粥的兴趣,精彩的课堂为黎溪镇的孩子们种下了一颗热爱擂茶粥文化的种子。



镜采风华,味传四方
活动期间,在团黎溪镇委的帮助下,突击队以“采茶——擂茶——融景”为主线,以“民纯俗厚、古韵悠长”为基调制作擂茶粥的宣传视频,充分利用黎溪镇的山水好、人文美的优势,无畏烈日和工作难度、强度,接连多天赶赴茶园拍摄茶叶采摘和加工、进入村庄拍摄村民擂茶、深入景区将擂茶粥与景融合,以此制作具有鲜明特色的宣传视频。

茶粥融情,文创生辉
为弘扬和传播黎溪镇本土擂茶粥文化,突击队根据黎溪镇擂茶粥文化元素,对接团黎溪镇委,设计出一个融合了当地传统文化图案和现代设计元素的文创产品套装,充分挖掘出本土擂茶粥的特色,创造具有黎溪文化韵味的产品,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进一步增强黎溪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茶粥传情,敬老同行
在实践活动期间,突击队了解到本地老人大多对擂茶粥有着浓厚的感情寄托,以及考虑到老人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慰藉和陪伴,于是主动联系黎溪镇政府共同开展“入户慰问”活动,以“擂茶粥”为牵引,将“尊老爱幼”传统美德贯穿始终,倾听老人们讲述擂茶粥的制作工艺和故事,让温馨与欢乐排解老人的孤独,用情感共鸣为主要方法关爱弱势群体,奋力当好新时代奉献精神的传承者。

3.总结展望

历经多天,在黎溪镇政府的支持下,广东金融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同“粥”共济实践团完成了基本任务,累计拍摄5000多张照片,600多分钟的视频,后续将把文稿、推文、宣传视频等成果发布在相关媒体平台上,形成以点连线、以线成面的推广效果,助力黎溪镇本土擂茶粥文化的宣传。展望未来,突击队将以此为新起点,继续发扬攻坚克难精神,将课堂所学融入地方发






 
    作者:何敏思    来源:团体经验
    发布时间:2024-07-25    阅读:
  • 淮师学子三下乡
  • 淮师学子三下乡;参观皖西博物馆,体会历史风情,感悟红色精神
  • 07-25 关注:0
  • “乡”伴调风,筑梦青春第十三篇 |  雷州市调风镇人民政府与仲恺
  • 社会实践感言
  • 2024年7月24日,烟台大学编译未来志愿服务团举办了社区宣讲。
  • 07-25 关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