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非遗之美,搭建国际桥梁】
“非遗中外”承载着文化使命与梦想,我们深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国家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更是连接不同文明、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因此,我们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探索之旅,以留学生为主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北京各大高校,亲身感受国际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探寻留学生与非遗之间那份不解之缘。同时,我们跨越时空界限,利用网络的力量,连线海外的留学生朋友,共同挖掘非遗飞度海外的动人故事,倾听他们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到见解与深切感受。
在调研中,小组采用线上+线下问卷发放及深度人物访谈的调查方式,对实地调研地的来华留学生对非遗的认知状况、学习意愿和推广意愿开展深入调查,从而为小组的社会实践项目提供数据来源和现实支撑。小组成员综合考虑北京各高校的来华留学生数量、语言、人际关系等各种因素,经过多次讨论过后,全体小组成员决定依次前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航空航天大学和外交学院开展实地调研。
在进行线下人物采访时,小组成员去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对事先联系好的巴基斯坦留学生朋友——阿西夫进行了深度访谈。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在留学生的语言体系里对“中国非遗”这个概念并不熟悉,但是对于具体的非遗内容却有着浓厚的了解兴趣。
在进行线下问卷调查时,小组成员为了提高时间效率和调查人数,彼此前往同一高校的不同方向进而分散开来,进行线上问卷的传播、线下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在整个过程中,小组成员充分尊重他人的意愿,耐心沟通调查目的和内容,取得了良好的调查成效。
在实地调研后,小组成员在实地调研地拍照留念,并将收集到的众多数据和资料进行分类与储存,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携手共创未来,共绘非遗蓝图】
在“非遗中外”实践团的探索之旅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留学生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其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现状与需求,对于加强非遗的国际传播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通过深入调研与互动,我们发现了留学生们对非遗的浓厚兴趣与独特见解,也听到了他们关于如何更好地传播非遗的宝贵建议。这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声音,为我们揭示了非遗国际传播的无限可能。
未来,“非遗中外”实践团将继续携手留学生群体,深化非遗研究与传播工作。我们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精准定位留学生的需求与兴趣,为非遗的国际传播贡献力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定能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成为连接不同文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