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愿在行动——红色+志愿服务实践队
红色+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二丨在黄良,以新“花”样 美丽经济新活力
在古城西安的怀抱中,黄良村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迎接着新时代的春风。红色+志愿服务队深入黄良村,以“新‘花’样,激活美丽经济新活力”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花海经济”盛开希望,村民钱包鼓起来
黄良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精心打造千亩花海景观,将传统花卉种植转型升级为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旅游项目。借助这一特色资源村内开办了多家农家乐、民宿和咖啡馆,提供地道的农家美食和温馨舒适的住宿环境,让游客在赏花之余,也能深入体验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同时,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也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热门商品,进一步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和品牌价值的提升。漫步其间,五彩斑斓的花朵竞相绽放,吸引了远近游客纷至沓来,不仅带动了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更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实现了“赏花经济”与村民增收的双赢局面。
“村企联动”共创未来,发展道路宽起来
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黄良村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技术支持,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等旅游纪念品。这一模式不仅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了附加值,还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企业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市场信息,帮助村民们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提升村民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基层干部还为他们提供了多元化的技能培训。从乡村旅游管理到农产品电商营销,从手工艺品制作到现代农业技术,一系列实用性强、针对性高的培训课程让村民们受益匪浅。通过培训,村民们不仅掌握了新的技能和知识,还拓宽了视野和思路。许多村民表示,这些培训让他们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可能性,他们有信心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志愿服务】红色+志愿服务队利用自身资源和渠道,积极对外宣传黄良村的花海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提升黄良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组织各种技能培训活动,如餐饮服务、旅游接待、花卉辅植等,帮助村民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旅游项目的发展需求。
【希望】花海美景、文化传承、技能培训……一项项创新举措如同春雨般滋润着这片古老的土地,也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与幸福。村民们也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迎接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红色+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三丨在上元观遗址,以红色资源激活兴村动能
为将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管理能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探寻乡村“书海”,点亮革命光辉
7月2日上午,红色+志愿服务队来到上元观镇乐丰村,村委会干部王柳带领团队参观了上元观镇图书馆。馆内环境优良,设施齐全,管理完善,在与管理员的交流中,团队了解到图书馆坚持每月举办红色主题宣讲,邀请老党员为村民讲述革命故事,分享红色记忆;同时,还定期播放红色纪录片,通过影像资料让年轻一代直观感受那段峥嵘岁月;此外,图书馆还鼓励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引导读者深入研读红色经典,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志愿服务】成员们积极投入到图书馆的志愿服务中,不仅帮助整理了图书,还主动承担起了红色文化的宣讲任务。在图书馆的特别活动区,队员们以生动的语言、感人的故事,向在场的村民们讲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阐述了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意义与价值。
踏访先烈足迹,携手志愿服务
团队来到了上元观镇乐丰村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上元观会议遗址。布展分衡家老号、夜抵上元观、英明决策和星火燎原4个单元,陈列图片70余幅、实物150余件,生动再现了红四方面军徒涉汉江、夜抵上元观;在衡家老号召开党团分子会议;驻扎期间与中共城固组织及当地群众建立鱼水深情的革命史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时指出,“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让历史文化遗产拥有永续的活力。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是凝聚人民力量的有形载体、塑造城市品牌的宣传媒介、孕育创意产业的灵感源泉。
【志愿服务】为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团队积极参与了遗址周边的环境整治与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的理念。队员号召游客清理垃圾、美化环境,同时向当地村民宣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呼吁更多人加入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行列中来。红色资源不仅是精神财富,更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独特资源,团队与当地村干部就“红色引擎驱动乡村振兴”的主题进行了沟通,团队提出可以举办红色故事会、红色文艺演出等活动,带动当地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挖掘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可以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提振乡村经济。团队立足地方资源优势与产业基础,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专业特色,紧扣宣传、走访、帮扶三大核心在乡村发展规划、基层党建治理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助力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融合新质生产力,焕发红色文化新活力
7月3日上午,团队还参观了刘秉钧故居。展馆用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生动再现了刘秉钧烈士放弃富庶生活、传播革命真理、与敌英勇斗争的光辉革命历程。英雄的事迹深深感动着每一位队员,队员这样感慨道:“刘秉钧烈士舍弃安稳的生活毅然投入到为多数人争取幸福与安康的斗争的精神将为世人铭记,他身上所体现出的救国救民舍我其谁的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团队借助自身学识,积极投身红色文化自愿活动。
【志愿服务】在这里团队成员们化身为红色故事的传播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游客们讲述了刘秉钧烈士如何从一个富家子弟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的英勇事迹。在讲解过程中,团队成员巧妙地设置互动环节,邀请游客分享自己对革命英雄的理解与感悟。团队成员还精心设置“习语金句”、党史知识、惠民政策等抢答环节,让游客在气氛活跃的参与中学习新思想、了解党史、领会政策。同时,团队成员还录制了讲述红色故事的小视频,借助红色+志愿服务品牌影响力向更多人呈现刘秉钧、龚逢春等本地英雄的革命事迹,使当地红色资源走出乡村,吸引更多目光关注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汇聚更多“人”气。
【希望】红色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驱动力,承载着乡村振兴之道,孕育着乡村振兴之魂。盘活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名片、用红色基因激活乡村发展的新动能、用红色文化唱响乡村振兴的主旋律,已成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丽乡村的必然选项。乡村振兴的实践要求我们继续以红色资源为抓手,挖掘乡村发展潜力,积极向示范村学习,深入推进党建带社建的工作,为乡村发展吸引并留住建设人才,形成红色资源保护与乡村振兴双向互补、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西安理工大学“蕴知”文化育人工作室推广成果,sqyr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