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学生志愿者如何影响儿童的科学习惯
近年来,科学迅速发展,科技产品更迭频繁,更多科技产物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对科学的关注度日益增加。基于此背景,编译未来志愿服务团应运而生,旨在通过社区宣讲、举办暑期科技夏令营等方式,增强基层群众对科技的掌握度,帮助儿童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
2024年7月25日清晨,天高云朗,一片碧日,这是编译未来志愿服务团举办暑期科技夏令营的第四天。踏着温煦的和风,志愿服务团纷纷赶往开营地点集合。
上午八点半,大学生志愿者乘坐大巴车来到烟台市芝罘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始了课前的准备工作。志愿者首先打开了会场内的供电系统,为小朋友们带来的电量不足的电脑充电,避免课程中出现小朋友因电脑电量过低而无法推进编程进程的情况。之后,服务团将要用到的PPT复制到会场多媒体上,点完名后,时间逼近九点。
上午九点钟,课程正式开始,这次编程课的主题是“海底世界”,旨在通过编程实现图片背景、角色的移动。课堂上,小朋友们紧跟老师的步伐,有不懂的地方及时举手,服务团成员为其一一解答。虽然服务团成员们都贡献出了自己的电脑,但仍然有小朋友没有电脑可用,服务团鼓励有电脑的小朋友带动、帮助没有电脑的小朋友,互相合作完成编程目标。
课间休息时,小朋友们有的继续研究讨论上课所学的编程内容,有的则与在夏令营新认识的伙伴聊天玩闹。
大约三十分钟后,又到了愉快的上课时间,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无人机,主讲老师讲解了无人机的种类、无人机的发展历程等内容。课上,小朋友们聚精会神,互动活跃。之后,服务团组织小同学们排队观看、轮流操纵无人机飞行,让小同学们深度体验无人机的飞行。
上午十一点钟,上午时段的课程正式结束,家长来接的小朋友被家长带回家,服务团与小朋友们告别,有的小朋友选择留在教室做作业,服务团成员为这些小朋友提供辅导与帮助。
下午两点钟,小朋友们纷纷到达开营地点,开始了新的学习。首先,服务团为小朋友们带来了“青少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课,帮助小朋友们认识什么是可持续发展,鼓励小朋友们为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下面,志愿服务团为小朋友们带来了飞而不落的气球实验,服务团首先为小朋友们讲解了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并举了船吸现象、高铁黄色安全线等例子帮助小朋友们加深理解。之后,服务团组织小朋友们有序排队,轮流体验操作该实验。试验结束后,服务团将剩下的气球分发给小朋友们,小朋友们非常开心、兴奋。
作者:烟台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志愿服务团 来源:烟台大学编译未来志愿服务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