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政策号召,学习“新兴产业社区涵养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建设”经验,宁波大学阳明学院“三三共建,育才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伍来到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的热气开放空间,开展以聚力“三支队伍”建设,涵养“产业青年”发展为主题的社会实践交流活动,递上来自宁大学子的诚意书。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落实,“三支队伍”的协同发展对于推动区域产业发展提质、社区建设提级及青年产业工人队伍高质量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了解“三支队伍”建设的现状、需求与挑战,探索有效的助力路径,实践队伍与各类型优秀青年产业工人开展座谈交流。
“如今北仑区的流动人口比例是1:2.5,人口流动量大,如何留住产业工人、涵养高素质人才是当今社区面临的难题”,主持座谈会的党支部书记陆依伦提到。针对这一现象,社区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如“积分制”的创举不仅为产业青年提供福利,也激励青年为社区生活做出贡献,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社会氛围。
此外,社区还成立了“漾公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为具有重要影响力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漾公益”经历了六年的发展,吸引了不计其数的青年工人参与志愿活动。许多志愿者活跃在抗台防灾、交通文明、公共安全、社团活动等地,不仅为社区带来了切实帮助与支持,还带动更多人对公益事业的参与和关注。实践团队成员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对公益活动的感受和想法,共同探讨创新举措与组织成效。
座谈会的最后,双方进行了“地校”团建共建的结对签约,实现了“校社”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共建,拓宽了大学生的实践渠道,有助于大学生深入产业园区、工厂车间等青年活动的社区场景开展实践调研。
“参加了这场座谈会,我深刻感受到了政府和社区在涵养高素质人才方面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和创新举措,” 实践团队成员冯同学有感而发,“身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仅要依靠政策支持和社会关爱,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自身实力拓宽发展空间。”
这次座谈会不仅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奠定基础,也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和区域发展搭建平台。实践团队表示,他们会在大学校园内分享这段经历,激发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参与感,共同向产业青年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