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至7月25日,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五人在山东省济宁市及周边地区开展了以“耕读路上”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深入探访了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多个历史文化地标,体验和学习了丰富的运河文化和红色革命精神。

实践活动的第一天,团队成员们来到了大运河京津翼段,参观了当地的博物馆。在这里,他们被磁州窑瓷器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魅力所吸引,感受到了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毛主席的画像和《水调歌头·游泳》的创作背景,更是激发了团队成员对毛泽东思想的敬仰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豪感。
第二天,团队成员走进济宁市博物馆,探访了运河的变迁和红色革命的光辉历程。在博物馆内,他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济宁作为京杭大运河中点的繁华与变迁,以及运河对整个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7月22日,实践团队抵达南阳博物馆,深入了解了南阳地区的历史文化。从古代青铜器到汉代陶俑,再到南阳玉器,每一件展品都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展现了南阳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

7月23日,实践团队来到天津博物馆,探索了天津与大运河之间深厚的历史纽带。在这里,他们了解到天津如何从一个小码头逐渐发展成为北方重要的商贸中心,以及运河文化对天津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实践活动的最后两天,团队成员分别探访了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和杭州市大运河历史文化区。在扬州,他们被馆内丰富的展品所吸引,了解了大运河的历史发展和水利工程的智慧。而在杭州,他们参观了运河码头遗址、运河文化公园,以及杭州丝绸文化展区,进一步加深了对大运河文化的理解。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华中农业大学的成员们不仅增长了见识,更在心灵上得到了洗礼。他们深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红色精神。团队成员们表示,他们将继续探索和学习,为保护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