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不仅是中华民族历经千百年风雨洗礼而未曾缺失的精神基因,更是近代以来我国优秀企业家的光荣传统。从前,企业家们敢闯敢干、力争一流,将深沉的家国情怀熔铸在每一次拼搏进取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企业家们更是勇挑以产业报国、以实业强国的重担,在时代浪潮中劈波斩浪、勇立潮头。
“实业兴则经济兴,实业强则国家强。”为更好地接过实业精神的火炬,助力实业精神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南京审计大学“文心”实践小分队的成员们实地调研了硚口民族工业博物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擦亮中国实业名片的方法。

武汉是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处于长江、汉水交汇处的硚口正是武汉近现代工业的“源头活水”。小队成员们刚到硚口民族工业博物馆附近时便发现这个博物馆“不一般”,它坐落在武汉硚口的一个工业园里,园区内建筑风格统一,新兴产业随处可见,正当你以为这是一个科技、数字渗透率都很高的博物馆时,门口静静矗立的15吨冲床和大型碾磨会迅速“拉”你回到那个民族工业大力发展的年代,令人惊叹的工业画卷将在此展开。

成员们依次参观了硚口百访手工业展厅、民族工业展厅以及新中国工业展厅。
于硚口百访手工业展厅中,成员们看着复刻出的大批手工业者汇集硚口的场景,听着讲解员细致生动的描述,仿佛已亲临其境,“看”见了“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的盛况。老天城糟坊、苏恒泰伞店......作坊铺面遍布大街小巷,招牌响亮,各有绝活,前店后厂,蔚为大观。

于民族工业展厅中,成员们了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硚口民族工业得到了晚清名督张之洞的大力扶持,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第一根火柴、第一块肥皂、第一瓶白酒、第一口自来水......这么多‘第一’都是从硚口诞生的。”讲解员十分自豪地说道。
于新中国工业展厅中,成员们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硚口工业的新生。既济电厂、南洋烟草由军管会接管,国家先后投资了新华印刷厂等20余家骨干工业企业。我国的第一辆整装汽车、第一台手扶拖拉机等都诞生于此。改革开放后硚口全力打造新型都市工业区,改造老旧工厂、吸引新型制造业。由旧厂房改造而来的博物馆便是老工业区焕新升级的成果。

参观结束后,成员们深感惋惜,如此精心布置的博物馆无人问津。如此有意义的历史,那么多了不起的“第一”鲜为人知,实业景点如何更好地延续历史脉络,展现当代价值值得我们深思。
基于本次实地调研,实践小队的成员们也围绕多元“要素”想出了实业景点走好新时代发展之路的“新对策”。一、科技赋能,开发沉浸式特色体验项目,打造高科技、高质量名片。二、妙用传媒,以直播讲解等方式把名片亮出来。三、组建人才团队。聘请营销、讲解、活动策划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可与高校合作,共同打造高质量的志愿服务团队。四、产业融合。修建特色餐厅、文创商店等等,发展文旅新业态。其实能为实业景点的发展注入新动能的“要素”有很多,关键在于挖缺特色,巧妙融合。相信实业景点在不久的将来定会焕发出新的时代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