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知薪实践队于2024年暑期走进化州浓郁的烟火气息,立一方水土,听一方传奇。以建设高品质文化为切入点,将广东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中将“如何引领、培育青年大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与“如何在全媒体融合传播体系中讲好广东乡村故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进程”相联系,寻找乡村故事在全媒体融合传播中新的叙事方式。
融媒体为化州乡村故事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知薪青年来到广东化州,以美食文化为主线,串起民俗风情、地方特色、生活习惯等多项故事,深入调研化州乡村故事。

本次调研深入探讨了融媒体在化州乡村故事传播中的应用及其效果。通过选择受众群体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和合适的平台,采取有效的传播策略,乡村故事得以广泛传播并受到积极响应,充分发挥了融媒体在提升乡村故事传播度和影响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知薪实践队选定了几个主要的平台,其中包括具有广泛用户群体的社交媒体平台,如小红书、抖音、微信视频号等,覆盖不同年龄层和兴趣群体的用户,与此同时,开展居民的生活实况直播,实现乡村故事的多样化有效传播。

本次调研依循广东省高品质文化供给的建设要求,通过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素养、综合技能等,将乡村故事置身于全媒体融合传播当中,根据新时代的传播特点构建有效传播的乡村故事话语体系,激活乡村文化活力、感染力。
树根与泉眼的奇妙相遇
知薪实践队深入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官田村,村干部陈忠信向我们介绍,木井寿泉的前身是一棵直径约一米的老树,岁月流转,老树枯萎,树根打通了泉眼,中空的树干最终形成了这口从未枯竭的水井,由此取名——木井。清末时期,村民发现井水对身体有益,于是纷纷迁居至此,开始了与木井的深厚缘份。民国时期,官田村被称为“地主村”,较好的经济条件支撑下,官田村民使用来自上郭上河的优质红砖精心修砌井壁,每一块红砖的重量、密度、吸水性保持一致,共同守护这口能治病又养人的木井。民国时期修葺的红砖至今仍保持完好,与木井一同见证了官田村的岁月痕迹。

近十年,官田村人民为防止水井坍塌,采用普通建筑红砖对井口进行修缮,不久后青苔在井口悄然生长。随着经济发展乡村人口的流动,这口井在便捷的新农村生活中逐渐淡出视野。如今,这口古井依旧静静地矗立在官田村的田野中,曾经与官田人紧密关联,如今属于它的故事与传奇却鲜为人知。知薪青年有幸在今年暑期探访这口木井,读到了它连接着过去与未来的乡情,以此文字篇章,在融媒体讲述官田村的文化,为村志、村市的流传,留下一份互联网的记忆。
化州橘红看平定,上等橘红出官田
同时,知薪实践队在茂名化州官田村开展实地的调研,还有一处独特的橘红。伴随官田村干部陈忠信的讲解,知薪青年在官田橘红园里,探究化橘红的生长故事。

化州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特别是化州市内的特定土壤条件,化州的土壤富含礞石、硒、锗等微量元素,这种偏酸性赤红土壤为化橘红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因此,化州出产的橘红品质上乘,药效显著。其中平定古镇是橘红文化的发源地,而在当地人千百年的品鉴中,他们认为官田村是上等橘红的摇篮,平定大规模产出的橘红,种不出官田橘红的优质品味。

化橘红的种植对土壤有着特殊要求。化州含有礞石矿物质的土壤使得当地生产的化橘红具有独特的化痰止咳效果。官田村正好位于这一特殊土壤分布区,地理优势尤为突出。因此其出产的化橘红质量上乘,成为当地人的“白月光”。

化橘红的种植及其产业的不断扩大有效地推动了茂名经济发展,而其作为广东十大中药之首、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常值得走向更大的市场的。官田村李书记自豪地称道:“化州橘红看平定,上等橘红出官田!”
烟火小镇,以“味”为媒
为了以地方美食为“小切口”,展现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大视角”,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知薪实践队深入挖掘化州当地特色美食,旨在通过民众喜闻乐见的多样化宣传方式,打造化州独特的美食IP,将化州丰富的美食文化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化州,位于广东省茂名市,是一个美食文化丰富的地方,汇聚了化州香油鸡、化州牛腩粉、化州糖水等众多远近驰名的地道美食。化州香油鸡以其皮脆肉嫩、入口香滑、油而不腻而著称。这道菜选用走地阉鸡,通过独特的香油秘方调味,使得鸡肉口感鲜美,香气四溢,以“味”寻鸡。

而牛腩粉则以优质牛腩和手工米粉为主料,牛腩炖煮得鲜嫩多汁,米粉则滑嫩爽口,配上特制的香油和多种调料,使得整碗粉香气扑鼻,滋味十足。化州糖水种类繁多,口味各异,具有滋补养生的功效。常见的糖水有大树菠萝糖、绿豆椰汁西米露等,每一款都有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


知薪实践队充分利用其专业优势,通过全媒体矩阵,包括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网络直播等,全方位、多角度地传播化州美食的魅力。知薪实践队成员们化身为美食探索者,穿梭于早市各个美食摊位之间,用镜头捕捉每一道美食的诱人瞬间,用文字记录下每一份独特的味觉体验。不仅如此,王奶奶邀请我们亲近化州家常菜的制作现场,以直播的方式展现制作全过程,让五湖四海的观众近距离感受化州美食的独特魅力。此次的直播收获了12万点赞,在线观众踊跃互动,反响热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知薪实践队还创新性地推出了“化州美食探店”系列短视频,从寻找最具代表性的美食店铺开始,深入探访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传承着古老手艺和家传秘方的老字号餐馆。视频通过高清的镜头和有趣的旁白,展示每一道菜的制作过程、食材选择、独特风味及探店的趣事,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透过屏幕也能感受到化州美食的色、香、味俱全。以融媒体矩阵,全力助推化州特色美食的互联网关注度。
“鸡”缘巧合访柑村,留一段温“薪”故事
在探寻化州乡村故事期间,知薪实践队在亚锋鸡饭档品味化州香油鸡时偶遇一对柑村父女,收获一段“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故事。

女儿桃姐特意从深圳回来陪伴父亲,并学习父亲的五香粉和腊肠技艺,打算将父亲的独门秘方传承发扬下去。在交谈中了解到父亲叶胜均刚结束61年的药店职业长跑,目前已有81岁高龄,是默默无闻的乡村守护者,他用一生守护他的心田,一声“均叔”让他在无数个日夜守护着村里人的健康,也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从老药店到新药店,六十余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耕耘着。柑村人民都十分感谢他的无私奉献,他的故事也远近闻名。

到桃姐与父亲家中做客时,知薪实践队开启直播与桃姐开展了访谈,深入了解帮助宣传其父亲的故事和五香粉的传统工艺,直播反响热烈,得到了桃姐与叶胜均爷爷一致夸赞。叶胜均爷爷张罗了一围化州特色菜招待我们,以白斩鸡为主菜,炒菜声、刀与砧板的撞击声引出围坐的欢声笑语,热闹又亲切。知薪青年离开时,叶爷爷拿出一张纸,颤颤巍巍写下对我们温暖而富有深意的期盼,为大家准备了近乎全国闻名的化州当地特色产品——化橘红(叶胜均60周年大寿纪念版)。


此次探访柑村之行,使知薪实践队感受到了化州乡村人民非常真挚而美好的一面。也让知薪实践队更加坚定了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的信念。在未来,知薪实践队将勇敢地迎接每一个挑战,不断前行,不断探索,不断成长,珍惜每一次相遇。
追光75年,立身希望的田野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纪念“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贡献青春力量,知薪实践队走进田间地头、社区公园,对着广袤稻田、古建筑和古街道,拍摄了以《追光75年,立身希望的田野》为题的朗诵作品,选用了白晓汶的文《你从田埂上走过》,用镜头记录下化州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经济建设,以及乡村民俗风情。

脚下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新的故事,每一滴汗水都浇灌着希望的种子,每一张笑脸都见证着乡村的美丽蝶变。乡村是希望的田野、崭新的征程,青年必将大有可为,知薪实践队将继续携手在广袤的乡村土地上,用青年的声音,青春的叙事方式,向世人展示新时代的壮美画卷。

在全媒体融合传播体系中,知薪实践队运用专业设备,捕捉化州市鼓楼、滨江公园、文光宝塔、宝山公园等乡村风光拍摄系列短视频,通过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小红书、快手等新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据统计,各平台发布视频数量共10个,总浏览量突破7万,其中两场直播共计点赞量14万+。以自然生动的江景画面,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为化州文旅美誉度添彩。

展望未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知薪实践队将持续以融媒体为翼,创新宣传方式,深耕乡村沃土。知薪青年与乡村振兴的前辈们携手并进,让青春力量在希望田野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