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大学生新闻大学生活校园文学大学生村官
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经历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总结社会实践心得
全国排名校友会版软科排名分类排名本科排名一本排名二本排名专科排名学校地址
求职简历职场法则面试技巧职场故事求职招聘大学生就业
英语学习计算机学习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经济管理建筑设计财务会计
申请书证明书检讨书自荐信演讲稿心得体会调查报告读后感求职信推荐信其它范文

“承文化古韵,创民族新风”民族文化调研之云南民族博物馆

民族文化是国家独特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和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因此,我国高度重视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鼓励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为了深入挖掘和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法政系“承文化古韵,创民族新风”民族文化调研社会实践团队于8月2日来到云南民族博物馆,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实地调研。

云南民族博物馆是云南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最集中的收藏与展示场所,也是东南亚最大的民族博物馆,各类展品达万余件,分“少数民族生态产业”、“少数民族纺织工艺和服饰艺术”、“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云南少数民族节庆乐舞”等8个专题,共计16个展厅,对于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了较好的保存与展示。

“承文化古韵”——民族文化传承

在“民族民间面具”展馆,实践队员通过参观材质多样、造型奇特、工艺特殊等极具鲜明民族特色与地域文化特色的民族面具,了解到民族面具广泛用于宗教祭祀、生命礼仪、节日庆典及辟邪镇宅等民俗活动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缩影,根植于社会生活与思想意识的各个领域。

在“民族工艺美术”展馆,实践团队对于该展馆的四个主体部分——民间绘画、剪刻工艺、雕塑工艺、金属工艺都进行了细致认真的学习观摩。各少数民迥然有异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对象,创造出独具魅力的民族工艺美术品,折射出了各民族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民族乐器”展馆,实践队员了解到民族民间乐器多取材于金、石、丝、竹、木等,萌发于各民族不同的社会历史、自然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即使是相同种类的乐器,不同少数民族也有着别具一格的呈现方式与形态。多元的少数民族乐器是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宝石,纵使经过多年的积淀,依旧散发出耀眼的光芒,集中体现着各民族先辈非凡的智慧结晶。

在“民族文学古籍”展馆,卷轶浩繁的文字古籍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质朴生动的民族俚语折射了包罗万象的民族生活场景。无论是各少数民族别出心裁的民族文字,还是独树一帜的民族语言,无一不标志着民族文学古籍已成为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重要遗产。
 
“创民族新风”——民族文化创新

在博物馆中,不仅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历史,也不乏民族文化新兴的活力。在“民族资料中心(书店)”,“民族文化锦集”、“民族古籍注释”等主题的书籍体现着民族文化的记录与保护,同时,民族文化的创新也同样随时代的潮流达到了新的高度。《本巴》、《大凉山的生命挽歌》等书籍,以民族文化为基底,结合艺术创作探寻民族历史记忆与诗性智慧,为民族文化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

“民族手工艺品店”则是民族博物馆中另一引人注目的民族文化创新集成地。以“瓦猫”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元素被充分利用,结合民族工艺制作手段,变为了精美的民族文化文创产品,为民族文化的延续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同时,“民族扎染”工艺等民族特色技法,也被融入了服饰、挂件、生活用品等制作,让民族文化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随着对云南民族博物馆的深入探访,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法政系“承文化古韵,创民族新风”民族文化调研社会实践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深刻感受到了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并蓄的磅礴力量。从古老的民族面具到绚丽的民族工艺美术,从悠扬的民族乐器到厚重的民族文学古籍,每一件展品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每一幕场景都是民族历史的缩影。此外,实践团队也见证了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不仅体现在书籍的撰写与出版上,更融入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文创产品、服饰设计、生活用品等多种形式,让古老的民族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此次调研不仅让本团队对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更激发了团队成员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展望未来,本实践团队将继续秉承“承文化古韵,创民族新风”的初心与使命,积极探索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路径、新方法,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吴蓓蕾    来源:“承文化古韵,创民族新风”民族文化调研实践队
    发布时间:2024-08-12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