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学子访三亚,湖光潋滟映天涯;哎岬湖畔风光好,绿水青山共入画。
访民意,察乡情,心系振兴,情怀激荡;
绘蓝图,满田野,丹心照映,春风永驻。
————————————————————————————————————
社会实践概述:乡村振兴的探路者
山川湖海遍访,乡村振兴践行
2024年8月,由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云惠老师带领的“水美乡村”社会实践团队在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团队分派四名2022级本科生组成实地考察小队,深入红色基地和工程一线,对村民、游客和村干部开展问卷调查和人文访谈,传承红色精神,同时参与哎岬湖水质提升工程设计与施工,在施工现场观摩学习,在村内布设摊位向村民进行水环境改善科普宣讲。通过本次社会实践,同学们充分了解了博后村的发展现状,亲身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地方考察时传递思想、聊话小康等举措对地方干部群众的巨大鼓舞,以及当地水环境质量提升对特色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助益,深刻体悟一代代环境人的红色基因和绿色使命,让社会实践真正成为一堂生动的乡村振兴思政大课。
————————————————————————————————————
村民声音:走近博后村的心灵深处
近民聆声察意,访情问俗知心
在博后村村委会的协调和帮助下,小队先后对村委会干部和哎岬湖周围的居民进行了走访访谈和问卷调研。走访过程中,小队发现博后村村民对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博后村实地考察一事耳熟能详,纷纷表示习总书记的到来为博后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干部董委员表示:“2013年4月9日,习总书记来到博后村,为博后村的发展做出了深远谋划,他的深情嘱托也鼓励和激励着我们干部群众,带动了博后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如今,博后村已完成雨污水管道铺设、道路硬板化等基础设施改造,游客中心、广场、湿地公园等工程建设,村容村貌有了极大变化,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善。”同时,村委会在博后村红色文化的宣传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路边随处可见刻有习总书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寄语的标识,其中最为重要的当数村中心哎岬湖畔的石碑,昭示着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也见证了这个昔日贫困村的小康之路。
哎岬湖是博后村的地标之一,在当地方言中,“哎岬”寓意着爱情与幸福,美好的寓意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带动了博后村旅游业、农业等绿色产业蓬勃发展。然而,曾经的哎岬湖由于地势低洼,村内生活污水、养殖废水汇聚于此,形成“臭水塘”。在与村委会干部的交谈中,小队师生对哎岬湖从“臭水塘”变身生态公园的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小队收集的居民调查问卷结果也充分体现了哎岬湖在村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76%的村民每天一次或多次去哎岬湖畔散步或钓鱼,99%的村民每周都会路过哎岬湖至少一次,66%的村民对哎岬湖的水环境现状表示满意,但仍有23%的居民表示哎岬湖“有时有一些臭味”,“希望尽快治理”,所有村民均表示如果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将会更加频繁地前往哎岬湖散步、晨练、钓鱼等,生活幸福指数也会更高。此外,多数民宿老板和大排档老板也表示,作为网红打卡点,哎岬湖水质的提升,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游客的入住率和游玩体验。
近年来,博后村大力发展特色民宿产业,是海南有名的“网红民宿村”。为了深切了解民宿产业的发展情况,小队对民宿老板们进行了系列采访,他们纷纷表示当地政府为了发展民宿产业,多次邀请行业专家组织学习交流会,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学习经营理念和方法。渐渐地,70多家民宿就如火如荼地办起来了。“我不是本地人,之前在很多城市都做过民宿,是几年前听闻三亚博后村支持发展特色民宿产业,就慕名前来办了这家民宿。”久居民宿老板如是说。
————————————————————————————————————
实地观摩:水质治理中的技术与智慧
观工验技学智,临境探巧悟道
8月15日下午,在张云惠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小队一同前往了哎岬湖施工现场,与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深入交流。施工现场总工李工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热情地向大家讲解了哎岬湖水质提升项目的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小组成员们也向施工人员描绘了该项目的设计理念和预期效果,大家都十分期待项目完工后,哎岬湖的水质提升效果。在观摩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李工耐心地向小队成员们讲解了勘测设备等现场工具的操作技巧,嘱咐了施工现场实际操作的注意事项,“学习十遍,不如实践一遍”李工如是说。随后,在吴工的指导帮助下,同学们还亲身参与到了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数据进行现场标定测量,提高了工程思维能力,积累了实践经验。“这与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有很大不同,现场施工的情况是多变的,设计需要根据实际灵活调整。”队长陈禹先如是说。
在与施工人员的互动交流中,小队成员们积极提问,虚心请教,展现出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安全规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
科普宣传:携手村民共建美好家园
传道施教扬德,倡环保善共行
在博后村村委会的支持和帮助下,实践小队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和海报的方式,以哎岬湖水质提升项目为例,向村民进行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科普宣传,以习近平总书记“小康不小康,关键靠老乡”的寄语为引,介绍哎岬湖黑臭水体治理历程和未来水质提升展望。村民纷纷表示十分期待下半年哎岬湖水质提升改造后的效果。“每晚都会去散步的,希望水质可以更好,环境可以更优美。”村民符某如是说。尤其是当同学们提到,本次水质提升项目为了进一步美化河湖景观,将在细雾喷淋增氧技术的基础上搭配夜景灯光秀,提高水质提升工程的观赏性,村民们纷纷表示,本次项目改造一定能继续提升哎岬湖的影响力,助力哎岬湖成为三亚热门打卡点。
本次宣讲历时2个多小时,现场气氛非常活跃,宣传摊位前来往村民络绎不绝。值得一提的是,也有很多小朋友跟随父母来到现场,同学们俯下身来,为小朋友们进行了一对一讲解,简洁生动的语言也激发了小朋友也对水环境保护的极大兴趣。
————————————————————————————————————
红色传承:共鉴乡村振兴新篇章
红迹引领振兴,玫香映照民心
8月16日,小队前往亚龙湾国际玫瑰谷展开调研。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后,玫瑰谷依托玫瑰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在玫瑰谷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沿着习总书记的调研路线,先后参观了观赏园区、红色展馆和美妆产业基地。通过与工作人员的交流,详细了解了玫瑰谷的产业布局与发展成果,并亲身感受到这一现代化产业链的蓬勃生机。
小队成员还在红色展馆中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时佩戴的黎族斗笠,工作人员还介绍了它背后的暖心小故事“当初考察时,总书记主动提出与玫瑰谷的农民工们合影留恋,而一名女工头顶的黎族斗笠不慎滑落,总书记便帮忙接过并试着自己戴上,大家都齐声而笑,总书记也称赞黎族斗笠的特色之美”。谈到旅游业,技术人员张工激动地表示,“是习总书记提出了利用区位优势,发展旅游业,才有了如今的玫瑰谷。”通过实地调研和生动讲解,成员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总书记对基层群众的关怀和对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同济大学本科生院、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三亚市吉阳区水务局、博后村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同学们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访谈交流、科普宣讲、参与水环境提升项目设计与现场施工等多种形式,完成了本次以“水美乡村助力三亚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学习了水质提升项目设计施工方法,提高了工程创新能力,增强了对本专业的理解和认同感,也深切领悟到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收获颇丰。同学们纷纷表示未来将以革命精神为指引,以守护绿水青山为己任,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