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大学生新闻大学生活校园文学大学生村官
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经历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总结社会实践心得
全国排名校友会版软科排名分类排名本科排名一本排名二本排名专科排名学校地址
求职简历职场法则面试技巧职场故事求职招聘大学生就业
英语学习计算机学习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经济管理建筑设计财务会计
申请书证明书检讨书自荐信演讲稿心得体会调查报告读后感求职信推荐信其它范文

植根非遗沃土,鱼承创薪活力

植根非遗沃土,鱼承创薪活力
鱼灯不息,守正创新
在带队老师的陪同下,实践团一行于2024年7月11日拜访了瞻淇鱼灯传承人汪观海先生和鱼灯工作室郑冬蛟先生。实践团及带队老师在与汪先生访谈过程中,了解到今年汪观海先生工作室推出迷你鱼灯,搭配木质礼盒成套售卖,可以满足高端顾客的需求。而鱼灯的需求量增加以及鱼灯手工的制作工艺,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关于瞻淇鱼灯文化的推广方面,目前依靠名人效应和不同平台的推广增加其知名度,发掘鱼灯在互联网和消费市场中的价值。全面利用非遗鱼灯文化价值,与时俱进,与现实结合,可以让鱼灯文化生生不息。
 
图为汪观海先生制作鱼灯 刘伊馨供图
晚间时分,实践团跟随郑冬蛟先生于祠堂观看了瞻淇鱼灯的表演。郑冬蛟先生给队员们详细讲述了瞻淇鱼灯历史和舞鱼灯的步伐技巧,在老师的帮助下,实践团体验了鱼灯舞动的实际操作。同时实践团了解到发展特色街道的痛点在于基础建设花费太高和村民的保护发展意识还尚未成熟,但村委方面还是十分重视,他们帮忙设计了鱼灯队统一的文化衫,并帮助进行鱼灯的宣传工作。郑冬蛟先生为鱼灯创新也做出很多努力,他增加了很多精致的细节,以提升鱼灯的档次,帮助鱼灯融入经济市场。在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团对鱼灯文化及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图为鱼灯表演现场 刘伊馨供图
非遗助民,鱼承薪火
实践团还采访了同村留村大娘和杂货铺的大爷。大娘表示平时通过售卖自家富余农产品补贴家用,关于鱼灯,知道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手艺,在耳濡目染下也学会自己制作鱼灯,等过年游客较多时售卖鱼灯以增加收入。实践团与大爷的交谈中,了解到相较工作室鱼灯采用过从竹片到铁丝再到竹片的制作鱼身骨架的方式,他是一直采用竹片的制作手法,在大爷的观念中竹子更为传统。大爷种田耕作之余就是在自己的杂货铺里制作鱼灯用来补贴家用,他对非遗概念的认知不太清晰,但是知道可以以此增加盈利。关于手工制作的中号鱼灯卖二百多对于游客来说价格较高的情况,大爷给出一种解释,即过年时让游客看到手工制作过程的辛苦,游客就可以理解制作鱼灯的各方面较高的成本,就可以更好的卖出去。大爷还提到青年驻村工作队队长牛桂茼,牛队带头参与鱼灯制作、鱼灯表演、培训队员......等过程,在对外宣称和鱼灯表演对接工作中作出很大贡献,实实在在的为百姓带来了好处。非遗瞻淇鱼灯既是稀缺的文化资源,又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打造鱼灯品牌,巩固拓展助民成果,推动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图为实践团访问当地居民 刘伊馨供图
“一片土地的历史,就是在她之上的人民的历史。”保护、传承、发展非遗,就是为了把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源源不断地为中华儿女提供精神滋养。最好保护的保护之策,最优的发展之路,就是与时俱进。非遗鱼灯传承与发展必须挖掘其时代价值,让非遗传下去、深扎根、结硕果,使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让其真正成为民众的生活,涵养更加深厚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统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作者:刘伊馨 刘逸然    来源:大学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09-02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举办“分类一小步,环保一大步”社会实
  • 毕节学子暑期三下乡:抵制校园霸凌,共建和谐校园
  • 长安大学赴黄河流域“黄河科考,强国有我”暑期社会实践纪实(十
  • 毕节学子暑期三下乡:共“童”成长,法治齐行
  • 志愿者杜君璞:尊老爱幼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
  • 杭州师范大学:慈心润万物,善行泽后昆
  • 杭州师范大学:捐躯续生命,遗爱泽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