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大地,书写青春答卷
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鱼承薪火”团队于2024年7月12日采访了一位特殊的选调生村官和一位退伍青年军人。“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以你们为榜样,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的回信中说。
奔赴基层,是源于特殊的机遇
选调生是年轻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后备部队和新生力量。选调生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勇担时代重任,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在准备就业和考研的纠结中,在导员的推荐下,她发现自己符合选调生的要求条件,也认为这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随后她通过考试被分配到歙县。在工作过程中,她与村子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全心投入到乡村建设中,想为当地村民做实事,提高村民的幸福感。
开拓进取,与前辈一起听民声
她在对村子有着深厚情感、深切了解现况的村书记带领下,处理了一系列村民的实际问题,包括一些老人的生活问题,古建筑修缮问题......她也跟随村书记一起常去田间地头察民情,常进百姓家门听民意。她表示村书记在过去一年中完成了较为重要的古建筑、街巷的简介撰写,设置介绍牌供游客了解建筑历史。投身到社区治理的基层一线,令她坚定了“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扎根基层,久久为功”的信念。实践团展示了自制鱼灯印章,她表示是一个很不错的创新点。同时她激励实践团的成员们,要用汗水浇灌青春,用奋斗书写韶华,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时也要注重实践体悟,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图为实践团与选调生村官合影 刘逸然供图
青春聚力,用心了解乡村现况
实践团还采访了另一位年轻力量,是本村的退伍青年军人。他表示在2023年12月开始在村委工作,主要是申请低保,救济村民等方面的内容。他已经边工边读一年时间,工作之余也一直备战考研。同时他还介绍了本村的教育情况,2005年他在本村读了小学,本村小学主要以应试教育为目的,教育资源也较为稀缺。他提到村内教育痛点是所在是江浙沪等一线城市更注重非遗文化的教育价值,主动了解靠近非遗文化,而村内的孩子是靠应试教育向外走出去。面对这样的境况,他也积极配合村委做出改进,关心村里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采访的最后,实践团对他考上研究生的好消息表示祝贺。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退伍青年军人 蔺家瑶供图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程,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到基层去,扎根在泥土里,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奋斗诠释青春,才能体味不一样的人生,收获不一样的成长。青春聚力正当时,于行中思、于思中悟,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期待广大青年奋跃而上,大学生应在“生活大课堂”中获取直接经验,丰富精神生活,锻炼自身能力,培育道德情感书写新征程青春华章。实践团将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希冀牢记于心,坚定信念,博闻增智,善思笃行,行而不辍,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