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一时代脉搏,让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悟真知、强本领、增才干,由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与管理学院学生组成的寒假社会实践团,于2025年2月7日至9日赴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通过实地走访、采访居民等形式感受基层民主自治的生动实践,以脚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用行动为中国基层现代化治理贡献青春力量。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基层社区治理成为关乎民生福祉、社会和谐的关键环节。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作为老旧社区改造的示范点,在基层治理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同时也直面挑战,努力突破。
民主村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了 “党建 + 网格化” 管理模式。社区被细致划分为多个网格,党员们化身网格责任人,让党的政策与服务精准触达每一位居民。社区党委还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党组织的凝聚力与号召力不断增强。
图1为民主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展示栏
社区积极推动居民自治,成立了居民议事会、社区监事会等自治组织。居民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广泛听取居民意见,保障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居民自治基金” 的设立,更是激发了居民自主解决社区问题的热情,增强了大家的归属感与责任感。
图2为民主村社区居民书写心声
民主村社区引入多元力量参与治理,与辖区内企业、学校、医院等建立紧密合作。社区与医院合作开展免费健康检查,与学校联合举办青少年教育活动,有效整合资源,提升了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图三为民主村社区志愿服务驿站
智慧社区建设为民主村社区治理赋能。社区搭建智慧平台,实现居民信息管理、服务预约、事务办理线上化。居民通过手机 APP 就能随时掌握社区动态、参与活动、反馈问题,社区治理的透明度与效率大幅提升。
图4为民主村社区数字化政务app
文化活动丰富多样,文艺演出、读书会、体育比赛等定期举办,充实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区文化墙” 展示社区历史与居民风采,增强了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同时社区对困难群众关怀备至,工作人员定期走访,了解实际需求,提供生活补助、免费医疗检查、物资援助等帮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栋长制”、党员大会、居民代表会议等多种渠道并行,广泛收集居民意见,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让居民切实感受到自己在社区治理中的参与价值。
图5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当地商铺老板
尽管成绩斐然,但民主村社区在发展中也面临诸多挑战。社区基础设施存在短板,道路狭窄、停车场不足,健身设施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需求。文化活动场所稀缺,活动形式和内容缺乏创新。养老服务尚不完善,志愿服务对养老领域关注不足。
图6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当地居民
部分居民受传统观念影响,参与意识淡薄。社区参与渠道存在缺陷,沟通反馈机制不畅,居民对参与方式了解不足。社区宣传工作不到位,部分活动形式主义严重,未能充分考虑居民需求。社区各治理主体间沟通协作机制不完善,信息交流不畅,处理居民诉求效率低下。居民参与协同困难,参与意识淡薄,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尤其是老年群体面临诸多不便。
针对交通问题,社区计划拓宽狭窄道路、增设错车点,利用闲置空地规划共享停车场,引入智慧停车系统,并与周边商业体协商错峰停车。同时,合理利用边角地、闲置房屋空地增设健身场地,配备多样化健身设施,打造分类运动区域。联合周边学校、企业共建共享图书馆、文化馆、文化广场,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线上文化服务。通过调研了解居民兴趣,分年龄层举办特色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增加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多元化服务。加强养老志愿服务,引入社工专业学生和医护人员,开展健康讲座、义诊和上门护理服务。通过宣传教育提升居民参与意识,设立 “社区贡献榜”、评选 “社区之星” 进行激励。增加参与渠道,建立线上平台、增设意见箱,设置老年简易版界面,利用楼栋微信群及时沟通反馈。综合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社区活动。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策划活动,吸纳热心居民组成 “监督小队”,监督公共服务质量,为活动策划提供建议。搭建常态化沟通平台,面对复杂问题启动多部门联合响应,将问题解决进度可视化。优化反馈机制,简化居民反映问题流程,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挖掘本地文化,邀请老居民讲述社区历史,提升居民认同感与责任感。开发 “民主村 e 家” 小程序,集成多种功能,设置老年简易版界面,方便居民参与。
民主村社区的基层治理实践,为全国基层社区提供了宝贵经验。它启示我们,基层治理要立足实际,精准把握居民需求,充分调动群众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各部门协同发力,才能不断提升治理效能,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信在持续探索与努力下,民主村社区将不断完善,为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其经验也将在更多地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