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河北工业大学津魂铸梦实践队于7月4日至7月7日走进天津的红色地标。平津战役纪念馆的AR讲解让人“亲临”战场,张园的沉浸式党课重现觉醒时刻,天津博物馆的线上线下讲解串联起全民抗战记忆……这座城市的红色资源正以多元方式融入“大思政课”,让80年前的反法西斯记忆从历史深处走来,成为可触可感的教育力量。
平津战役纪念馆:决战时刻的胜利密码
首站,队员们抵达以AR技术焕新的平津战役纪念馆。馆前“胜利”雕塑下,参观者举着手机扫描展品——这正是馆内的AR讲解系统。对准泛黄的电文手稿,屏幕上便浮现出毛泽东起草电报的场景模拟,科技让历史突破静态束缚,生动“活”了起来。馆内,平津战役中战士们前仆后继、英勇抗战的铜像,无声传递着震撼人心的力量。队员们在与AR全景画的互动中,不仅感受到战火的残酷,更深切体悟到先辈们的无畏精神。这种由科技赋能的历史呈现,让遥远的战争场景变得可感可知,也让英雄的形象愈发清晰可触。由此,队员们对英雄的敬意油然而生,更深刻认识到:民族精神的传承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在触摸历史、致敬英雄的过程中,将这份精神力量内化为行动自觉,以接力者的姿态续写时代华章。
实践队员在平津战役纪念馆的合照。翟若严摄
队员参观场馆并聆听讲解。胡镕嘉摄
平津战役纪念馆中的战士铜像。胡镕嘉摄
张园:沉浸式党课的觉醒力量
怀着崇高的敬意,实践队员们踏上了前往张园的行程。坐落于鞍山道的张园,既是清末民初诸多重要事件的见证地,亦是当下沉浸式党课的热门体验场所。恰见一群精神矍铄的老者面向党旗庄严宣誓,其铿锵誓言激荡人心,尽显对信仰的执着。这座砖木结构的小楼,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它曾回荡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壮志呐喊,也铭刻下溥仪沦为伪满傀儡的屈辱过往。转角展柜中,孙中山先生离津赴京时与于方舟、江浩等志士的合影,更将那段风云岁月具象化。张园的浓厚红色氛围,让队员们对红色基因的内涵有了更为深切的体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当以行动传承红色血脉,将其融入日常言行,在践行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这既是使命所在,亦是青年担当的生动诠释。
队员聆听工作人员讲解。翟若严摄
张园中的宣誓环节。翟若严摄
张园中的沉浸式演绎展。翟若严摄
天津博物馆:双线讲解串联的全民课堂
随后,队员们满怀热忱奔赴第三站——天津博物馆。步入“近代天津”展厅,一件件展品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记忆,展柜前,参观者或举手机扫码、或围听讲解,“讲解员+线上扫码”的双线模式,悄然将人带回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专题展区内,泛黄的老照片还原着历史现场,静静诉说1870年那场点燃民众反侵略怒火的抗争。凝视展品,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仰望文字,更能感受到精神的力量。这不仅是对一段往事的回溯,更是对民族抗争精神的具象呈现。队员们由此深刻体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绝非偶然,正是无数如“天津教案”般的抗争凝聚成的必然。这启示我们,和平的来之不易,既需要珍视,更需要以历史为镜,守护这份安宁背后的民族风骨。
天津博物馆的铜像。刘航摄
五大道租界:屈辱与抗争的双重印记
顺利完成了前三站的调研,津魂铸梦实践队抵达五大道。漫步五大道,小洋楼的欧式风情下藏着沉重的历史密码,有时能看到举着红旗的研学团。疙瘩楼旁的老住户回忆,抗战时期不少爱国学生在租界内秘密印刷抗日刊物。从租界到解放,五大道的变迁史,正是中国从半殖民地走向民族独立的微观样本。队员们从建筑变迁中读懂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的同时,也汲取了奋进的力量,吾辈当自强!
五大道的建筑。刘航摄
队员采访游客。胡镕嘉摄
在进行实地调研的同时,实践队也在线上发布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资源在“大思政课”中教育效果的游客调查问卷,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完善调研成果。实践队将以问卷调查结果为主要参考结合实际教育需求和现实情况,继续探寻红色文化资源和“大思政课”课堂的最佳融合点,加强红色文化景区与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不断创新融合方式,在关注红色资源特色性的同时,提升游客的的文化体验,加大力度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与“大思政课”课堂的融合与发展,增强全民的思政素养和个人素质,提升全民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红色文脉在中华大地熠熠生辉!
平津战役纪念馆的AR场景持续更新,张园的沉浸式党课已排就新剧本,博物馆的线上讲解正被更多学校纳入教案……此次调研中,实践队深切感知到,这些红色资源已非静态展品,而是“大思政课”的鲜活载体。它们以技术赋能历史,用互动激活记忆,让八十载前的反法西斯精神,化作当代人砥砺前行的精神滋养。这场调研之旅启示我们:当红色资源邂逅教育创新,历史的力量便能穿越时空,照亮前路。这不仅是资源形态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的升级——它让历史走出教科书,以可感可知的方式融入当下,使红色基因从抽象概念变为具体实践的指引。当代青年更应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将红色基因深植实践,在探索红色资源与教育的最佳契合点中,让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薪火代代相传。这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承诺,唯有如此,方能让红色力量在时代更迭中生生不息,成为民族复兴路上的不竭动力。
津魂铸梦先锋队全体队员合照。翟若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