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乡村振兴密码,传承红色精神基因
近日,桂林理工大学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三下乡实践队踏上了一段兼具实践探索与精神洗礼的旅程。队员们先后走访东阳村、选矿机械制造园,并深入学习新圩阻击战红色事迹,在实践中感悟发展脉搏,在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东阳村之行:感受产业活力,播撒童趣种子
实践队首站来到东阳村,重点参观了当地特色面条制作厂房。走进厂房,自动化生产设备有序运转,从面粉搅拌到面条成型,再到烘干切割,高度半自动化的生产线大大减少了对人力的依赖。据厂房负责人介绍,该生产线日产 5 吨挂面,产出的挂面经严格检验后,统一封装在设计简约的纸盒中,既保证了产品的卫生安全,又凸显了地方特色,产品畅销周边多个地区。队员们纷纷感叹,传统产业在科技赋能下焕发出的蓬勃生机,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离开面条厂房,实践队来到东阳村小学。在开展积木拼装活动前,队员们特意带来了机器狗表演,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机器狗随着指令做出前进、跳跃、跳舞等动作,灵活的身姿引得孩子们阵阵欢呼。这场充满科技感的表演,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
随后,别开生面的积木拼装活动正式开始。此次活动选用的积木以黄鹤楼、岳阳楼等名楼为原型,孩子们在队员们的耐心指导下,兴致勃勃地动手拼装。一块块小小的积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好奇与热爱。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教育帮扶的意义所在。
参观选矿机械制造园:碰撞创新火花,共话行业发展
随后,实践队一行来到选矿机械制造园。在园区技术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详细了解了选矿的主要原理,目前主流的两种传统选矿方案虽在长期实践中得到应用,但在效率和环保性上仍有提升空间。

在生产现场,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针对现有传统方案的局限性,提出了以磁选法为核心的改进方案。院长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磁选法在提高选矿效率、降低能耗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优势,为园区的技术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园区负责人对院长的建议表示高度认可,并希望未来能与学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动选矿技术的创新发展。队员们在这场专业的交流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更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重要性。
了解新圩阻击战:重温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实践的最后一站,队员们来到新圩阻击战遗址,追寻红色足迹,聆听英雄事迹。通过讲解员的生动讲述,大家仿佛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新圩阻击战中,革命先烈们为了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凭借简陋的装备,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浴血奋战,用生命和热血诠释了忠诚与担当。

在遗址前,队员们庄严肃立,缅怀革命先烈。大家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将这份爱国情怀转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