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王欣语 高子嘉)初秋的长丰县造甲乡,稻浪翻滚间飘来瓜果清香。乡中心的觉醒书屋中,木质书架上的典籍泛着岁月光泽,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项目 e 站” 实践团队的学子们,正围坐于三位七旬老兵身旁。泛黄的老照片在桌上舒展,老兵们沙哑却有力的讲述,悄然推开了那段军号嘹亮的时光之门。

一位老兵胸前的 “军事训练先锋连” 纪念章在光影中跃动:“1975 年全师比武,咱们连五公里越野破了纪录,刺杀操方阵被军区拍成教学片。这股拼劲,从 60 年代就传下来了 —— 郭兴福训练法就是在咱们团萌芽的!”谈及英雄模范时,三位老人不约而同地沉默,最年长的那位缓缓介绍:“抗美援朝时,咱们 100 团二连三班班长伍先华是真英雄。1952 年上甘岭战役,他带着爆破组炸地堡,最后抱着炸药包冲进敌人坑道,与二十多个美军同归于尽。”

话题转向大学生当兵的就业前景,老兵们眼中亮起期待的光。“部队是座大熔炉,能把‘文弱书生’炼成‘多面手’。” 一位老兵掰着手指说,“咱们连当年的大学生兵,有的退伍后成了公务员,有的开了公司,部队教的执行力、责任感,到哪都吃香。” 最年长的那位望着学子们,语重心长道:“现在国家政策多好,考研加分、考公定向招录,关键是这段经历能让你懂得 —— 什么是担当,什么是本领。”

夕阳漫过窗棂,将老兵们的身影拓印在书架上,与泛黄的书页相映成辉。学子们望着老人布满老茧的手,仿佛触摸到一支连队穿越半个多世纪的精神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