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威海职业学院“青为”志愿服务队暑期奔赴贵州省清镇市王庄布依族苗族乡小坡村,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
村委同心,推普启航
抵达小坡村后,服务队首先与当地村干部进行了座谈交流。村干部对小坡村的民族构成、人口等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为活动开展提供了基础信息。带队老师向村干部说明了此行目的:了解村民普通话使用现状,并开展推广普及工作。座谈中,双方都认识到村干部带头学习和使用普通话,对于带动村民学习、促进有效沟通具有积极作用。在获得村干部支持后,服务队明确了入户调研与宣传推广的具体任务。
实地走访,了解实情
“青为”志愿服务队成员分组深入农户,通过问卷和访谈等形式,与村民面对面交流,细致了解当地的语言使用状况。调研的主要发现包括:
1. 民族语言使用者减少:熟练掌握布依语、苗语等本民族语言的村民数量不多,且主要为老年人,年轻一代使用民族语言的情况较少。
2. 方言是主要交流工具:村民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普遍使用贵州方言进行交流。
3. 普通话使用有待提升:普通话在村民日常交流中**使用频率相对较低。部分村民在使用普通话时存在发音不够标准的问题,比较常见的是声母“n”和“l”发音区分不清(例如,“牛奶”易被读作“流来”)。村民们普遍意识到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
发放手册,助力学习
基于调研了解到的村民需求,志愿者们向村民发放了精心准备的普通话学习宣传手册。手册内容设计简洁实用,图文并茂,旨在帮助村民掌握普通话基础知识。志愿者们耐心讲解手册内容,并解答村民疑问。手册受到村民欢迎,尤其是一位家长指着手册说:“这个好,正好拿回去给孩子学普通话咧!”
实践总结,心系山乡
通过此次在小坡村的实践活动,“青为”志愿服务队深入了解了当地村民的语言使用习惯和普通话学习需求,并将精心准备的普通话学习宣传手册送到村民手中,为推普助力迈出坚实一步。志愿者们认识到,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帮助村民克服语言交流障碍、获取更多发展机会的有效途径。此次调研推广活动,是服务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乡村发展、助力村民提升语言能力的一次具体实践。

推普之路,道阻且长。但这次“黔行”,让“青为”志愿服务队相信,每一个努力发出的标准音,都在为山乡的未来注入新的活力!(通讯员 罗淑馨)